葉冰
(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西 梧州)
分娩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過程,但由于對分娩認知的不足,導致許多女性對分娩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尤其是自然分娩,幾乎所有的產婦都認為自然分娩是高風險、高痛苦的代名詞,對自然分娩疼痛產生畏懼感,進而選擇剖宮產分娩[1]。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產婦護理的重要性逐漸備受社會關注,這為產婦護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使產婦的分娩條件越來越好,盡量減少剖宮產的發生[2]。本文中對分娩的產婦采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護理,大大縮短了產婦生產的時間,減少分娩的出血量,降低剖宮產率,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研究對象選擇的是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到我院進行分娩的200 例產婦,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通過知情自愿原則進行分組,將200 例產婦劃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產婦86 例,試驗組產婦114 例。納入標準:(1)孕足月初產婦;(2)產婦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1)排除有妊娠合并癥;(2)氣囊仿生助產技術禁忌證。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2 歲,平均(25.5±2.4)歲,平均孕周為(38.8±1.4)周;試驗組產婦年齡為21~33 歲,平均(26.2±2.3)歲,平均孕周為(39.5±1.6)周,所有產婦均無妊娠合并癥,并在年齡、孕周等方面沒有較大的差距,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的產婦對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參加此次的研究。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具體措施包括:(1)入院時介紹住院須知、環境、醫護人員、飲食、活動等。(2)正常監測胎心音,觀察宮縮及產程進展的情況,宮縮時指導產婦及家屬配合呼吸減痛分娩法轉移注意力,指導家屬按摩腰部,可提供按摩器,也可在宮口開大3~4 cm 時行導樂鎮痛,以此來緩解宮縮時引起的疼痛感。(3)指導家屬做好心理安慰,支持產婦自然分娩,根據待產婦的具體情況指導其采取適合自己的自由體位,根據情況可指導其使用分娩球等。
試驗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接受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常規護理,在產婦入院的第一時間,助產人員應及時對產婦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確認是否有妊娠合并癥、氣囊仿生助產禁忌證,有無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煩惱等。(2)協助產婦填寫氣囊仿生助產同意書,同時為產婦及家屬講解關于氣囊仿生助產的好處和助產的方式以及會出現的一些癥狀,使產婦對氣囊仿生助產有清楚的認識,告訴產婦使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不會增加疼痛感,減輕產婦內心的壓力,調節產婦的心情。(3)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操作指南:①適應證:正常足月妊娠,宮頸必須成熟,Bishop評分≥8 分,并且產婦無明顯頭盆不稱及骨產道、軟產道畸形,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禁忌證,先露達到平棘,也可用于棘上1 cm,但>1 cm 者需要等待施術時機并尋找原因,再對策處理。以產婦宮口開至3~4 cm 時行“雙擴法”為最佳時機,當宮口≥5 cm 時行“單擴法”為宜;②當宮頸口擴張到符合使用氣囊仿生助產指征時,便可以采用氣囊仿生助產儀進行助產,產婦取膀胱截石位,對產婦外陰部進行消毒,產床上鋪置無菌巾,對膀胱充盈者并不能自解小便的產婦進行導尿處理,根據實際檢查宮頸口擴張情況對其實行單擴法還是雙擴法,實施單擴法時先將氣囊放入陰道上端位置,選用自動法儀器自動將氣囊從2.5 cm 緩慢擴張到8 cm,并保持4 min 左右,再用手動法對陰道上段快速將氣囊擴張至7.5~8 cm1~2 次,再擴張陰道下端1 次,氣囊最大6.5 cm,保持時間3~5 min。實施雙擴法時,先使用自動法擴張宮頸口6~7 cm1 次,保持4 min,之后擴張陰道同單擴法;③當宮口≥5 cm 時,在宮縮間歇期間予行人工破膜(已破膜者除外),并且注意羊水的性質及控制羊水流出的速度,尤其注意已破膜者只能行單擴法;④在使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過程中注意維持有效宮縮,隨時監護胎心音,注意羊水性質,隨時詢問產婦的感受,根據宮縮情況判定是否給予縮宮素[3]。⑤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經處理后判斷有機會陰道分娩者繼續試產,反而轉剖宮產結束分娩。
比較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產后2 h的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剖宮產的情況,產程時間越短,出血量、轉剖宮產例數及新生兒窒息情況越少則表明護理效果越好。
使用SPSS 1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顯示,兩組產婦在接受相應的分娩護理后,試驗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在產后2 h 的出血量也比對照組少得多,而且剖宮產例數也比對照組要低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新生兒窒息例數試驗組為0例,對照組為1 例,不排除偶發性的可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也隨之大幅進步,剖宮產技術不斷完善,是目前處理難產的有效生產方式,因此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了剖宮產[4]。然而,剖宮產并不是沒有弊端,雖然剖宮產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特點,但同時也伴隨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危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生兒的出生質量,由于生產各個階段的病因極易造成胎兒在宮內產生窘迫,造成呼吸、循環障礙,使得產后極易出現新生兒窒息,甚至危害產婦的生命安全[5]。由于產婦自身對自然分娩的恐懼以及社會的不實報道,大多產婦在明確剖宮產的危害后,在生產時仍然偏向于剖宮產,導致自然分娩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何降低產婦對自然分娩的恐懼感,進而提高自然分娩率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課題[6]。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護理效果對比[±s, n(%)]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護理效果對比[±s, n(%)]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時間(h) 第二產程時間(h) 產后2 h 出血量(mL) 新生兒窒息 剖宮產試驗組 114 6.57±1.43 1.02±0.11 105.4±11.3 0(0) 13(11.4)對照組 86 10.22±1.78 1.34±0.32 149.6±13.8 1(1.2) 19(22.1)t/χ2 16.075 9.578 24.792 1.332 4.168 P 0.029 0.001 0.048 0.248 0.041
氣囊仿生助產術是以仿生學原理為基礎,可以有效控制產婦陰道和宮頸擴張,進而為順利分娩提供必要條件,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利用機械設備促進宮頸成熟,幫助產婦擴張宮頸,同時氣囊擴張后對產婦實施人工破膜處理,有利于子宮的收縮,人工破膜后,產婦的血清和羊水中的前列腺和鈣離子水平明顯上升,進而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7]。通過自然分娩,提高了新生兒的出生質量,避免傷口感染、大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產婦產后的身體恢復[8]。
本文的研究中,通過對兩組產婦分別采用常規的分娩護理和氣囊仿生助產護理,發現試驗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在產后2 h 的出血量也比對照組少得多,而且剖宮產例數也比對照組要低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新生兒窒息率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常規的分娩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產婦生產的要求,給產婦帶來的痛苦較多;而分娩的過程中采用氣囊仿生助產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生產的時間,減少產后的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
綜上所述,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護理應用于產婦分娩的過程中,提高了自然生產的質量,降低了剖宮產率,減輕了產婦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