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潔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神經外科中心二病區,新疆 烏魯木齊)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對不同程度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該類疾病的發病原因較多,且病理機制較為復雜,血液成分的病變、血流動力學的病變以及血管壁的病變是引起該疾病的主要原因[1]。若患者未進行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等后遺癥,且隨時間延拖,后遺癥加重,不利于后續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是該手術的治療方式之一,具有良好效果,但治療預后的最終情況受護理方式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將對護理干預在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效果展開研究和分析,具體如下。
在我院收治的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選取120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到我院進行治療。其中60 例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納入護理A 組,另外60 例接受優質護理的患者納入護理B 組。治療A 組: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齡55~63 歲,平均(58.33±3.27)歲。治療B 組: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齡53~62 歲,平均(57.75±3.5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展開比較。
護理A 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觀察、健康教育、手術切口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
護理B 組: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充分結合患者的性格、喜好特征以及家庭、社會關系,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在溝通交流中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正確認識,并且做好術前的心理準備。充分了解讓患者產生焦慮和抑郁的原因,化解讓患者感到困惑方面,緩解其負面情緒。為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促進其治療信心以及配合度的提升。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鼓勵。
(2)手術干預:護理人員陪同患者一起進入手術室,手術前,幫助患者調整好體位并詢問患者是否感覺舒適。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面部表情,若患者出現不適,及時給予處理,但不可影響手術。保持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體溫正常,避免出現低體溫情況。
(3)飲食干預:飲食以低鹽、低脂肪、低糖、清淡為主,叮囑患者不可使用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不食用油炸、油煎等食品。如患者出現腹痛現象,鼓勵患者使用蘿卜、白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患者飲水量,促進其排尿量的增加。
(4)并發癥預防干預: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面色、血壓、皮膚溫度、皮膚顏色等,患者出現任何異常后應當馬上給予對癥處理,防止出現不良癥狀。
(5)鞘管拔除干預:鞘管拔除期間,需要對患者的動脈穿刺點進行壓迫,為避免出現靜脈回流異常。在對患者進行包扎時,應當根據患者的收治活動情況,選擇合適的松緊度,如果患者在包扎后出現滲血現象,需重新包扎。
(6)出院前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再次叮囑患者及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保持良好心態,不可過度勞累,飲食與運動合理搭配,作息時間規律,不可吸煙飲酒,若出現異常,及時復診。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下肢靜脈血栓、穿刺部位出血、腦灌注綜合征以及腦血管痙攣。
心理狀況:用焦慮自測量表(S A S)和抑郁自測量表(S D S)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2]。總分為8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或焦慮程度越嚴重。
生活質量:采用SF-36 健康簡表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3]。共8 個方面,各項指標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滿意度: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 分;一般:80~89 分;不滿意:低于80 分。非常滿意和一般均計入總滿意。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心理狀況、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
結果顯示,護理B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護理A 組(P<0.05),見表1。
結果顯示,護理B 組與護理A 組SAS 評分分別為(64.96±7.65)分、(69.51±7.88)分,SDS 評 分 分 別 為(62.59±7.69)分、(66.82±8.57)分,護理B 組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比護理A 組更好(t=3.209、t=2.846,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n(%)]
結果顯示,護理B 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護理A組(P <0.0 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 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 分)
項目 護理A 組(n=60)護理B 組(n=60) t P軀體疼痛 54.96±6.46 59.51±7.67 3.515 0.001一般健康狀況 59.59±6.85 66.82±6.64 5.870 0.000精神健康 54.67±5.29 57.92±6.68 2.954 0.004社會功能 53.21±5.54 56.62±7.37 2.865 0.005情感職能 51.62±6.87 58.36±6.96 5.338 0.000精力 58.35±7.76 64.86±7.78 3.179 0.002生理機能 55.76±7.83 59.62±6.78 2.887 0.005生理職能 56.52±6.38 61.86±6.59 4.510 0.000
結果顯示,護理B 組患者滿意度明顯比護理A 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n(%)]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較大,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成為了醫學上較為關注的對象[4]。顱內動脈狹窄是引發該類疾病的常見原因,傳統的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動脈狹窄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極差。頸動脈支架成形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為提高該手術治療的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盡早恢復,給予患者更有效的護理是關鍵。
本次研究中,相對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而言,接受護理干預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心理狀況更佳,生活質量更好,且患者滿意度更高。研究中,護理干預并不像常規護理,僅針對患者的疾病情況展開護理,而是結合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通過心理干預心理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信心,進一步促進患者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檢查和治療以及護理,對患者的心理安慰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懷和尊重,促進其舒適感的提升[5]。手術中的護理、并發癥護理以及鞘管護理,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生存率。通過飲食干預調整患者的膳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預后恢復具有輔助作用。出院教育為強調生活中關于患者的注意事項,促進患者自護意識的提升,促進其自覺避開具有不利影響的行為。
綜上所述,給予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并發癥發生,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而促進患者療效的提升,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