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艷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 普外科,吉林 樺甸)
結腸癌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之一,屬于惡性腫瘤的一種,常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的交界處發生[1]。臨床除了要給予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以外,在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同樣不可忽視,如果患者的護理效果好,那么不但能改善其預后,而且也能減少患者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患者能對臨床護理更為滿意,所以醫患關系也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2]。但是基于以往醫學模式的緣故,結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通常不是很好,所以患者的術后恢復非常緩慢[3]。這幾年綜合性理論得到了實踐,所以將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到結腸癌患者身上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本次為探究綜合性護理干預的具體效果,現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8 年收治的結腸癌患者100 例,均分成兩組。所有被選入患者都有進行結腸癌切除術,而且年齡在65 歲及以下,排除任何存在交流障礙者以及具有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4]。其中有男55 例,女45 例,年齡30~65 歲,平均(51.9±4.4)歲,有37 例(37.0%)左半結腸癌、31 例(31.0%)乙狀結腸癌、19 例(19.0%)橫結腸癌、13例(13.0%)將結腸癌。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上無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時候選以常規護理,即健康教育、在術后應注意的事項等。實驗組則要在上述基礎上,結合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在手術正式開始前要詳細檢查患者,必須做到準確而全面地了解患者,同時還要詢問患者的手術史等臨床資料。如果有可能對手術產生影響的合并癥存在,要及時做好處理,如遇高血壓或高血糖患者,要先進行降壓、降糖處理;其次就是要展開健康和心理教育。將結腸癌的有關知識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如果他們有疑問也要積極解答,充分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焦慮和緊張等負性情緒,并找到誘發原因,積極干預這些原因,旨在將負性情緒消除,以免對手術造成影響;最后就是進行腸道準備。在手術開始前3 d 口服腸道抗生素,避免腸道中的細菌大量繁殖,以此來降低術后可能發生的感染,如果有擇期手術的患者,要告誡其多進食高熱量和高蛋白等食物,務必要將營養情況改善,同時在術前1 d 禁食,讓患者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5]。
1.2.2 術中護理
在整個手術中要嚴格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有患者出現心率加快或者是呼吸發生困難的情況,必須立刻告知有關醫師,讓其進行對癥處理;其次就是要將配合度增強,負責器械的醫務人員要根據整個手術情況打好配合,維持患者需要的正確手術體位,準確及時地傳遞手術器械;最后要做好無菌操作,手術室的無菌操作務必嚴格執行,以防止患者在術后發生感染情況。
1.2.3 術后護理
首先就是要引導患者保持科學且較為舒適的體位,將各類留置管護理工作做好,同時還要檢測患者的體征,提前做好關于患者手術切口發生感染的預防;其次就是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來進行一定時期的禁食,在肛門排氣以后,將胃管拔出,只有腸蠕動功能恢復以后,才能讓患者適當服用一些流食,之后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恢復表現慢慢過渡為正常的飲食,飲食盡可能保持少食多飲;最后就是要鼓勵患者進行運動鍛煉,主要還是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恢復表現,來考慮患者是接受主動還是被動鍛煉,告知患者家屬可以適當為患者按摩四肢,這樣能夠避免形成下肢血栓。
在患者術后以及護理完畢后,評價兩組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度,并將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時間等指標一一記錄下來,最后還要讓患者評價關于護理的滿意度。
根據有關檢查以及患者的主訴綜合展開判斷:優-患者在術后表示并無異常反應發生,而且也能積極配合后續治療,經檢查心、腎功能等都正常;良-患者在術后表示有輕微反應,但是能忍受下去,也愿意配合后續治療,經檢查心、腎等功能顯示正常;差- 患者在術后表示出現嚴重反應,不能配合后續治療,需要特殊處理,經檢查心、腎等功能顯示異常。
本次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 25.0 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當P<0.05 則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明顯要高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耐受性對比[n(%)]
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快,所以住院時間短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也高,跟對照組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n 傷口愈合(h) 住院時間(d) 護理滿意度(分)實驗組 50 6.3±1.6 12.4±4.6 93.8±4.7對照組 50 8.8±2.0 14.7±5.7 84.1±5.2 t 4.857 4.764 5.980 P<0.05 <0.05 <0.05
實驗組有2 例發生感染,1 例發生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為6.0%;對照組有2 例發生下肢靜脈血栓,5 例發生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為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結腸癌患者展開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其護理質量,而且患者術后恢復也較快[6]。綜合性護理主要是將圍手術期護理的措施結合起來,從而讓患者收到一個更為系統且優質的護理,也因此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幾年眾多醫院都對優質服務建設進行了加強,所以也逐漸重視關于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7]。從臨床具體應用的角度來看,綜合性護理要比常規護理更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所以患者在面對治療時就會更自信、更積極,所以在護理后患者的滿意度也會更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患和諧[8]。從本次結果看,實驗組選擇綜合性護理,其手術耐受性要更好,而護理效果也確實要好于常規護理后的對照組,且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術后也不易發生并發癥。
綜上,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于結腸癌患者身上,更能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效果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