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增
(山東省沂水縣富官莊鎮衛生院藥劑科,山東 沂水 276409)
腦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使大腦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腦卒中患者由于大腦組織受損,具有極高的致死和致殘率[1]。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急性腦卒中已經可以得到有效救治,病亡率較以往明顯降低,但治療后需要漫長的康復期,因此出院后的康復方式對于患者的功能恢復起到重要影響[2]。腦卒中屬中醫“中風”范疇,根據發病機制不同可分為肝陽暴張、痰濁內阻、氣虛血瘀、元氣暴脫4種癥型,其中以氣虛血瘀兼痰濁內阻證最為多見。本研究用偏癱復原丸輔治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8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受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46~79歲,平均(62.24±6.13)歲;病程0.5~6個月,平均(2.36±0.64)個月;均為單側偏癱,左側27例、右側22例;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壓15例,高血脂21例。觀察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44~78歲,平均(61.07±2.34)歲;病程0.3~5.2個月,平均(2.04±0.21)個月;均為單側偏癱,左側28例、右側21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壓16例,高血脂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神經病學分冊》[3]和《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4]2005版中關于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②伴有明顯的平衡障礙和智力障礙,Brunnstrom分期為3~5期,MMSE評分為14~18分,NHISS評分小于等于20分,改良Ashworth分級為1+~3級;③中醫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5]診斷標準,屬于氣虛血瘀證,主癥為舌強語謇、半身不遂、氣短乏力,次癥為頭暈心悸、面黃神疲、偏身麻木,苔白膩,舌質暗,脈細沉;④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由腦部腫瘤、動脈炎、腦出血、代謝異常或外傷等原因誘發的腦卒中;②存在溝通障礙或精神病史;③合并多器官及內分泌系統障礙;④對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耐受;⑤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及出血性腦梗死等出血性腦部疾病;⑥中途退出。
兩組均用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基礎康復治療,主要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對癥干預和康復訓練。①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干預,依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版中腦卒中防護部分開展治療,依據病情輕重和不同風險因素嚴格選用藥物。伴有高血壓口服美托洛爾(AstraZeneca AB,注冊號H20140776,規格95mg),每次2片,早飯前頓服,日1次;糖尿病口服吡格列酮(江蘇德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48,規格30mg,以C19H20N2O3S計),每次30mg,日1次,如血糖控制效果不明顯可增加至每次45mg。治療期間膽固醇增高給予阿托伐他汀鈣口服,每次10mg,日1次;發燒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出現繼發感染藥敏試驗確認感染類型,細菌感染用頭孢尼西(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735,規格1.0g)1.0g溶于25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日1次,同時用小牛血蛋白提取物營養神經。②并發癥預防:清淡飲食,避免高鹽、高糖、高膽固醇食物,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通過抗血小板或他汀類藥物預防動靜脈栓塞;反復發燒者應及時確認是否感染肺炎,并用抗生素預防治療;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預防腦卒中急性發作;進食困難或營養攝入不足者及時給予腸內營養支持,避免營養不良;③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抗痙攣治療、運動功能鍛煉、感覺訓練、被動活動、改善關節活動度及日常動作訓練等,每次40min,日2次,每周訓練6天,休息1天。
觀察組加用偏癱復原丸(吉林省俊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4270,規格為每24丸重4.5g),每次1丸,日2次,以溫黃酒或開水送服。
兩組均連續治療8周后評價療效。
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評價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總分42分,分數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治療前后通過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7]評價運動功能,上肢共66分,下肢共34分,總分=上肢分數+下肢分數,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
治療前后采用標準吞咽功能評估表(SSA)[8]從呼吸、意識、唇閉合、軟腭運動、咽反射、咽功能以及自主咳嗽等評價兩組吞咽困難改善情況,總分17~46分,分數越高表示吞咽能力越差。
治療前后采用簡易MMSE量表[9]從刻記憶力、地點定向力、延遲記憶、計算力等7個維度對認知障礙情況進行評分,總分30分,分數越高表示認知障礙越輕。
治療前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從半身不遂、肢體痙攣、偏身麻木、言語不利、口舌歪斜、頭暈心悸、自汗出、氣短乏力等評價,每項0~6分,分數越高表示相應癥狀越嚴重。
治療前后采用Rainkin量表評價殘障程度,該量表共分為6個級別,共0~5分,分數越高表示殘障程度和依賴性越嚴重。
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5mL,分離得血清后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Beckman Coulter K.K.)檢測血脂指標TG、TC、LDL-C、HDL-C。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功能顯著提高,NHISS評分減少46%~9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7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日常生活功能有一定提高,NHISS評分減少18%~45%,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癥狀及生活能力均未改善,NIHSS評分減少低于18%或惡化,中醫證候積分減少低于30%或惡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17.54±3.17 10.68±2.01 12.792 0.000觀察組 49 17.13±2.56 8.52±1.78 19.330 0.000 t 0.704 5.632 P 0.483 0.000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40.26±4.42 74.68±7.45 27.814 0.000觀察組 49 39.74±3.65 85.61±9.78 30.759 0.000 t 0.635 6.223 P 0.527 0.000
兩組治療前后SSA評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SA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SA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3.86±0.86 2.59±0.44 9.203 0.000觀察組 49 3.91±0.72 2.03±0.54 14.622 0.000 t 0.312 5.628 P 0.756 0.000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17.56±3.86 19.88±3.21 3.235 0.002觀察組 49 17.48±4.05 23.41±3.26 7.984 0.000 t 0.100 5.401 P 0.921 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20.28±5.26 15.43±2.56 5.804 0.000觀察組 49 19.89±4.76 12.76±2.19 9.526 0.000 t 0.385 5.548 P 0.701 0.000
兩組治療前后Rankin評分比較見表7。
表7 兩組治療前后Rankin評分比較 (分,±s)
表7 兩組治療前后Rankin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49 3.75±0.26 2.86±0.21 18.641 0.000觀察組 49 3.68±0.15 1.74±0.26 45.241 0.000 t 1.632 23.458 P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見表8。
表8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mmol/L,±s)
表8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TG TC LDL-C HDL-C治療前對照組 49 3.69±0.48 3.84±0.94 3.47±0.49 1.05±0.31觀察組 49 3.73±0.59 4.02±0.96 3.61±0.54 1.03±0.33 t 0.413 0.938 1.344 0.309 P 0.681 0.351 0.182 0.758治療后對照組 49 2.84±0.51*3.58±0.24*2.85±0.57*1.32±0.25*觀察組 49 2.32±0.48*2.92±0.62*2.51±0.49*1.53±0.31*t 5.197 6.949 3.166 3.694 P 0.000 0.000 0.002 0.000
目前用于促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方式較多,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和功能康復訓練,其中康復訓練從感覺、關節活動度、運動功能、肢體功能及抗痙攣治療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強化訓練,可有效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為提升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效果,常結合藥物進行輔助治療。中藥治療應用較為廣泛,當歸六黃湯、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湯、續命湯等均為古方中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常用方劑。年邁力衰、七情過急、思慮煩勞、腎元不固所致的氣血上逆于腦,屬于氣滯血瘀、氣血虧損、經絡瘀阻、陽亢化風之證。治療應以益氣活血,祛瘀通絡為主。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觀察組療效、Fugl-Meyer評分、MMSE量表評分、HDL-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SSA評分、Rankin評分、中醫證候積分、TC、TG、LDL-C水平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偏癱復原丸輔治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效果顯著,利于改善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改善臨床癥狀,優化血脂,降低患者生活依賴性,減少預后并發癥。中醫按照中風病位深淺、輕重不同將其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肝風夾痰、血管瘀阻、氣滯血瘀多見于中經絡輕證,多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但神志清醒。氣滯血瘀為中風的主要病機,屬于標實本虛之證。偏癱復原丸主要用于治療風痰阻絡、氣滯血瘀引起的中風偏癱、口眼喎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手足拘攣等。方中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補氣生津,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開郁、活血化瘀、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疼,熟地黃治療筋脈拘攣、血虛發躁、筋骨疼痛,丹參祛瘀、活血、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牛膝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天麻祛風、止痛、行氣活血,全蝎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地龍清熱息風、定驚平喘、通絡利尿,威靈仙散風祛濕、行氣通絡,防風疏風、解表,補骨脂(鹽炙)活血化瘀、疏風活絡,炒枳殼理氣寬中、化痰消積,安息香開竅醒神、行氣活血、止痛、祛痰,茯苓健脾和胃、寧心安神。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祛瘀散風、開竅醒神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麻中提取的有效單體天麻素對Aβ25-35誘導的受損神經有較強的保護作用,能顯著降低神經細胞死亡率,改善神經功能。三七能改善機體海馬組織功能,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并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及代謝能力,對于體質的恢復有顯著作用。另外,其有效成分能提高機體血紅素含量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肢體的行為能力[11-12]。顱內血管狹窄導致血管閉塞、血流灌注不足是腦卒中的主要發病機制。研究發現,經過8周治療觀察組血脂水平明顯改善,提示偏癱復原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內環境,使阻塞血管復流,減輕腦損傷,從而減少或改善腦卒中偏癱、言語不利、肢體痙攣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偏癱復原丸輔治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利于改善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改善臨床癥狀,并能減少并發癥和生活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