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軍,張 玲
(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山東 臨沂 276032)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是因屈指肌腱在掌指關節處反復摩擦,肌腱和腱鞘發生慢性炎癥,增厚變性,水腫狹窄,產生移動受限或卡鎖,屈指或伸指時發生彈響。如果發生在拇指則稱為彈響拇[1]。筆者用小針刀治療拇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10例,女30例;年齡45歲~62歲,平均52.5歲;病程2個月~7年,平均1.2年。對照組男13例,女27例;年齡42~65歲,平均51.5歲;病程1.5個月~6年,平均1.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有手部勞損病史,多見于婦女及手工勞動者,好發于拇指、中指、無名指。手指活動不靈活,局部性酸痛,晨起或勞累后癥狀明顯。掌指關節掌側壓痛,可觸及結節,指伸屈活動困難,有彈響或交鎖現象。
排除標準:精神、心理異常,急性屈指肌腱腱鞘炎,無卡壓活動受限,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合并嚴重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肝、腎等原發疾病,妊娠。
對照組用推拿手法治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推拿介質用醫用白凡士林,坐于患者一側,一手握住患者手掌部,另一手用拇指揉法在大魚際以及屈指肌腱腱鞘痛點處操作,時間3min。然后在痛點處用按法操作2min。用拇指撥法,在腱鞘痛點處操作2min。用拇指推法,由指尖方向向掌根方向操作20次。再用拇指揉法操作3min。把拇指緩慢背伸、屈曲2次。每日治療1次,治療10次。
治療組用小針刀治療。患者仰臥位,患肘伸直、前臂旋后、手心向上、拇指外展,用拇指觸摸腱鞘處的結節、壓痛點,讓患者主動屈伸拇指指間關節及掌指關節,可感到硬結在指下滑動,活動時可出現彈響或不能屈曲或伸展,用紫藥水在結節痛點處做標記。術者一手將患者拇指背伸固定。常規皮膚消毒,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局部浸潤麻醉。小針刀刀口線與拇指屈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垂直皮膚進針,進針至腱鞘硬結處,向下切刺2針,將小針刀稍提起,向遠心端移動一點,向下切刺2針,再將小針刀稍提起,向近心端移動一點,向下切刺2針,再將針提至皮下,令患者屈伸拇指,如果仍有卡壓或活動不利,再向結節處切刺2針。小針刀拔出后用無菌棉球按壓針眼3min,用創可貼覆蓋針眼,被動屈伸拇指關節3次。3日內保存針眼處清潔,勿沾水。每天拇指關節做最大范圍屈伸活動6次,防止腱鞘粘連,術后1周觀察療效。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指掌側部無腫痛,無壓痛,屈伸活動正常,無彈響聲及交鎖。好轉:局部腫痛減輕,活動時仍有輕微疼痛,或有彈響聲,但無交鎖。未愈:癥狀無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屈指肌腱鞘炎由摩擦勞損引起。損傷后腱鞘修復結疤,滑液分泌減少,使摩擦損傷加劇。屈指肌腱鞘損傷后,引起粘連、瘢痕和攣縮,造成局部動態平衡失調。用針刀將纖維鞘內的粘連松解、瘢痕刮除可使指部的動態平衡得到恢復[3]。小針刀手術切口及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較快。
小針刀治療拇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操作方便,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