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劍
(湖南省益陽市中心醫院普外一科,湖南 益陽 413000)
臨床中有30%左右的混合痔術后患者出現肛緣水腫,表現為肛管及肛緣皮膚疼痛,檢查可見局部水腫、充血,往往延緩創面愈合時間[1]。筆者自擬連芍解毒湯熏洗治療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共160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診患者,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中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且住院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18~70歲,平均(42.7±11.2)歲;混合痔病程最短1年,最長17年,平均(12.5±5.6)年。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18~70歲,平均(43.1±11.7)歲;混合痔病程最短1年,最長18年,平均(12.8±5.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有意識神志異常、肛周膿腫、潰瘍性結腸炎,凝血功能異常或其他原因不適合手術治療,孕婦或哺乳期。
兩組均戒煙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術后均予抗生素靜脈輸液預防感染,術后第2日晨起大便后熏洗治療。
對照組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加熱水至2000mL左右,趁熱熏蒸患部5min,待藥液溫度降至40℃左右再坐浴10~15min,并輕輕擦洗患處,洗后用消毒紗布將局部擦干。
觀察組自擬連芍解毒湯熏洗。黃連10g,黃芩10g,黃柏10g,赤芍15g,生地20g,當歸15g,桃仁10g,延胡索10g,檳榔10g,豬苓10g,澤瀉10g,大黃10g,蒲公英30g,甘草6g。加水熬制至2000mL左右,趁熱熏蒸患部5min,待藥液溫度降至40℃左右再坐浴10~15min,并輕輕擦洗患處,洗后用消毒紗布將局部擦干。
兩組均每日早晚各1次,7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判定療效。
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測疼痛,10分為最痛,0分為完全不痛。采用球體和橢球體體積計算肛緣水腫體積,并統計肛緣水腫消退情況。
兩組VAS評分和肛緣水腫體積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和肛緣水腫體積比較 (±s)

表1 兩組VAS評分和肛緣水腫體積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VAS評分(分) 肛緣水腫體積(cm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80 7.35±1.41 2.42±1.13* 1.83±0.21 0.76±0.11*觀察組 80 7.52±1.35 0.95±0.62*△ 1.85±0.23 0.35±0.08*△
肛緣水腫完全消退對照組33例,消退率41.25%。觀察組51例,消退率63.75%。兩組肛緣水腫完全消退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混合痔主要采用外剝內扎術式治療,通過手術切除痔組織,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但這一術式也存在弊端,可能會引發出血、感染、肛管狹窄、假性愈合等術后并發癥,其中以肛緣水腫最為多見[3]。發生原因為手術操作不當、外痔切除不夠、周圍淋巴及血循環障礙、切口引流不暢以及局部炎癥等。一般將因局部循環障礙使組織內滲透壓增加而引起的水腫,稱為充血性水腫;因肛管及肛緣感染引起的水腫,稱為炎性水腫。兩種類型水腫常同時存在、相互滲透而形成肛緣水腫[4]。
中醫認為,由于金刀創傷使經絡受損,濕熱下注、熱毒內壅,氣血運行不暢、血行瘀阻魄門而發[5]。連芍解毒湯方中黃連、黃芩、黃柏清下焦濕熱、瀉火解毒,赤芍、生地涼血止血,當歸、桃仁活血化瘀,延胡索、檳榔行氣活血止痛,豬苓、澤瀉利水滲濕,大黃瀉火解毒、導熱外出。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止血鎮痛之功。
連芍解毒湯熏洗治療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能加快疼痛和水腫的消除,且療效優于高錳酸鉀溶液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