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
(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的航空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年客運量增長10%以上。航站樓是整個機場最重要的建筑物,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旅客和行李有序的流動,并提供各種便利設施和服務。以前,機場只能夠在飛機和汽車之間實現轉換,而現在一些大型機場已經實現了各種交通工具和飛機的轉換,航站樓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功能發展成為空間更大、功能更多的綜合性建筑。
(1)由于機場一般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區,運行區域相對獨立,也處于城市供水管網的末端,這種情況往往導致供水壓力不足。但航站樓客流量大、需水量大,更不能出現水壓不足的情況[1]。鑒于此,在機場總體規劃中應考慮供水壓力。為保證機場正常用水,要對水泵和管網進行合理設計和改進,不斷滿足機場整體水壓和用水需求。
(2)一般此類人口密集且流動性較大的場所旅客飲用水需求也較大,尤其是機場航站樓都設有飲用水供給場所。由于航站樓是體積大、空間大的建筑物,如果采用集中式飲用水凈化處理,管道過長,末端水質難以保證。因此,在機場應用供水設計中,應選擇單元式凈化系統,然后對飲用水進行分散式設置和處理。
(3)對于機場航站樓這類民用建筑實現給排水的節能一般有兩個途徑,即通過合理設置各類設施降低日常能源消耗和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機場建設需要符合現代社會綠色友好、資源節約的提倡,在機場總體規劃中將設置一批污水處理一級設施和中水回用系統[2]。首先對機場排水系統產生的再生水進行回收、分離、消毒,進行衛生保潔,節約水資源,具有降低運行成本的優勢;其次,機場產生的污水經處理之后才能向城市排污管道中排放,做到污水廢水分流。在原有的排水系統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在底層進行排水,會影響上層的正常使用。因此,在航站樓排水系統的設計中最好采用相同的地面排水技術。
通過重力將屋面雨水排出,對于機場航站樓的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排水管內氣液共存,空氣量應為管道空間的1/3。因此,為了滿足排水需求,有必要選擇直徑較大的排水管道,這將占用建筑空間;②單個雨水斗的排水能力較小,必須增加雨水斗的數量;其次利用雨水虹吸漏斗實現雨水空氣分離,讓整個系統處于負壓狀態,利用壓力差進行雨水排水。與重力排水系統相比,該系統具有以下特點:①排水管道排水條件為全流狀態;②虹吸作用下雨水可快速排出;③虹吸排水系統中的管道設計時,按滿流有壓的形式構造的,隨坡度的鋪設,滿足可懸掛管加以坡度敷設,虹吸作用下流速較快,可實現管道內部的清洗效果[3];④在額定流量范圍內,虹吸雨水斗具有防渦流和水空分離功能。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設計時使用虹吸排水系統有著更大的優勢。
作為我國現有航空樞紐之一的廣州白云機場(見圖1),一期航站樓建設能夠年吞吐2500 萬人次,航站樓的構型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航站樓采用“主樓+雙向連接樓+指廓式”構形。航站樓由主樓,東連接樓,西鏈接樓和4 條指廊組成。擁有66 個機位(近機位45 個,遠機位20 個)其最大特點是出港旅客在主樓分別經東、西指廊分散候機和登機,到港旅客由指廊分別由指廊經東、西連接樓首層提取行李離開。主樓從南北兩側進入,當航站樓進行南北方向擴建時不會對航站樓的運營產生影響。這是國內第一個將地鐵站設置在出港大廳下面的航站樓。

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航站樓,供水通過機場水泵完成,供水壓力0.35MPa。航站樓內管道分別敷設在底下管廊和一層棚頂內,再由管廊和棚頂向各用水點進行供應,為保證敷設管道不影響航站樓內部裝修美觀,所有管道采用暗敷的形式,并用裝飾進行美化修飾。通過設置遠程水表井對用水量進行統計,并對航站樓內餐飲或零售商店單獨設置計量水表。對衛生間等日常用水量較大設施,蹲便器和洗手盆等均采用感應式水嘴,在保證清潔需求的同時,節約用水。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航站樓生活給水系統主要為直飲水制備系統供應餐飲用水、衛生間洗臉盆水、清洗水和補充水[4]。根據航站樓不同用水量設計,在設計時按照旅客用水定額15L/(人·次);職工用水定額50L/(人·d);餐飲用水定額25L/(人·d)(人·次)。除此之外航站樓還需要進行熱水供應,但是由于航站樓面積較大,且用水點分散于各個區域,若使用集中熱水管線供用前期投資較大,所以實行就地熱水供應系統,最大日用熱水量為233m3,對于衛生間洗手盆處需要熱水供應的地區單獨設置電熱水器滿足相應需求。設備設有安全止回閥,將出水溫度控制在50℃。
機場航站樓設計時需要將污水和雨水管道進行分別設計,將污水進行處理之達標之后再進行排放。保證排放污水合格。污水合格率達到100%。污水全部排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污、廢水系統主要采用污、廢聯合系統,日最大污水量能達到1800m3。衛生間排水管均敷設在結構跌水板區,管材采用HDPE,通過熱熔方式將管材接到一起。航站樓檢疫區、隔離區、去污藥庫排水經過消處理之后才能向室外水網中排放。餐廳污水進入室內全封閉隔油池集中處理,室外設地埋式隔油池。
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航站樓屋頂設計為弧形異形結構,集水面積約119110m2。屋面雨水由天溝收集,通過虹吸的院里將雨水排進排水系統。通過廣州地區的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可知排放總量達到8000L/s,。航站樓兩側通道消防走廊均低于走廊外側標高,雨水充沛季節發生雨水倒灌進消防通道的情況,通過在渠道最低點設置雨水泵房,雨水經排水溝進入雨水調節池,經潛水泵提升后排入室外雨水管網。此外,根據原機場航站樓的實際運行情況,對地下室避難通道上方和行李分揀區的給排水管道采用電加熱帶加熱保。天溝、落水管系統采用專用自調節加熱電纜,設置在天溝、排水管(口)處。在冬季條件下工作時,專用自調節加熱電纜的加熱功率為33W/m。當天氣轉暖流失時,加熱功率自動降低到17W/m。配電、溫控、絕緣厚度、電纜敷設的詳細設計由中標專業供貨商二次設計提供,經設計院批準后施工。
作為航站樓設計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管道進行設計時不僅需要保證整體建筑的美觀,更要考慮建筑的凈高問題,保證空間足夠敷設管道。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分析,優化管道的走向和布置,將主給水管道和部分專門供水管線合理敷設與地下室,讓管道后期維護檢修工作更方便展開。通常情況下泵房內管道密集,所以這就需要水管在設計布置時兼顧專業管道與暖風管道、電纜橋架、結構梁的交匯,防止后期安裝時發生管道受阻情況。定位管道的空間位置。雨水、污水、通風豎管沿結構柱或建筑墻體敷設,管道外包,配合建筑專業進行裝修。衛生間內所有衛生潔具的排水均采用后排式,排水管道在管井內匯合后與立管相連,方便查找漏水點,減少維修開挖量。熱水器、供水管道和電器排氣管均位于管井內,管井內的寬度不小于800mm,并設有檢修門,便于維護和安裝。
綜上所述,機場航站樓就其建筑結構、交通和功能而言都是比較突出的特點,在給排水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滿足國家法律法規和相應規范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機場航站樓的特殊性,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找出合理的設計方案。保證航站樓的實用性和后期維護的方便性,保證為航站樓給排水和消防安全提供最佳質量保證,進一步提高機場航站樓的服務質量,確保安全控制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