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明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通過規范胸痛急救流程對其確診時間與輔助檢查應用的實際影響。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胸痛急救流程,觀察組則運用規范胸痛急診流程。結果 2組患者的急性胸痛不同病因的確診時間比較中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心電圖、心肌酶、胸部CT等各輔助檢查首次完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運用規范胸痛急救流程可以有效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確診時間以及輔助檢查時間。
【關鍵詞】急性胸痛;規范;急救流程;確診時間;輔助檢查
【中圖分類號】R60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2..02
急性胸痛即突發性胸痛,是十分常見的一類臨床癥狀,患者的病因機制復雜,其表現千變萬化,例如食管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張力性氣胸、主動脈夾層以及肺動脈栓塞等,患者的起病急同時預后具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特點,若未能有效、及時的鑒別和處理,非常容易造成病情快速惡化,并喪失治療時機,情況嚴重時患者的急性胸痛容易致命,對于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改善其癥狀以及降低猝死風險的重要途徑[1]。針對急性胸痛患者做好病因的迅速鑒別及搶救,是挽救其生命的主要環節。以下將探究針對急性胸痛患者通過規范胸痛急救流程,對其確診時間以及輔助檢查應用的具體影響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140例急性胸痛病例,依據規范胸痛急救流程的開展時間分組,即觀察組(開展后,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32~79歲,平均(52.4±0.3)歲。對照組(開展前,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齡30~78歲,平均(51.6±0.5)歲。2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胸痛急救流程,如急診掛號、病史采集、住院等;觀察組則運用規范胸痛急診流程:(1)接診后需要迅速評估其病情,識別風險因素。需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吸氧,確保其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并于10分鐘內迅速完成患者的心電圖檢查與其他相關體檢,包括頸靜脈充盈、肺部啰音以及心音和心臟瓣膜雜音等。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并盡快開展血氣分析、腎功能、床旁超聲心動圖以及心肌生化標志物等檢查;(2)通過以上各項檢查仍未確定具體病因者,若患者癥狀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則應快速進入到篩查流程,并于6小時后再次復查患者肌酐蛋白以及心電圖指標。若存在持續性胸痛癥狀,則應給予硝酸甘油,如若能夠緩解則提示患者病情高危,需及早采取心電圖與肌酐蛋白的動態化觀察;(3)若患者癥狀顯示為非急性冠脈綜合征,則應密切監測患者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相關可能誘發急性胸痛的疾病。
1.3 評價標準
統計2組急性胸痛患者的疾病確診時間以及2組患者在診斷中心電圖、心肌酶、胸部CT等各項輔助行檢查的首次完成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以SPSS 19.0分析,數據標準差以(x±s)描述,組間數據t檢驗,P<0.05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病因的確診時間比較
2組患者的急性胸痛不同病因的確診時間比較中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輔助檢查的應用情況對比
觀察組各輔助檢查首次完成時間如下:心電圖(9.81±2.19)min、心肌酶(65.36±7.19)min、胸部CT(530.16±17.59)min對照組分別為:心電圖(14.25±3.26)min、心肌酶(78.52±10.63)min、胸部CT(551.26±32.62)min,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胸痛屬于醫院急診中的常見疾病類型,在此類患者的病因中大血管性以及心源性高危胸痛患者的占比相對較高,因此通過開展規范化的胸痛急診流程來縮短患者的檢查和診斷時間并迅速明確原發病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專科治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總體救治效果[2]-[3]。急性胸痛就診屬于目前急診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內科急診當中占比較高。在各類原因誘發的急性胸痛中又以心源性與大血管性胸痛占比較高,例如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以及急性肺栓塞等,這也表明盡快成立以心源性胸痛為主要救治目標的胸痛中心,并建立綠色通道,實現對患者的快速鑒別與治療,是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病死風險及改善預后的重要措施。然而現階段我國臨床中對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診救治過程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胸痛中心多建立于大城市或中型城市,在廣大的基層醫院中無法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規范且及時的救治措施。在對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中往往存在著過度治療或者治療不足的情況。除此以外,醫療資源無法得到充分的優化配置,在應用中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胸痛患者癥狀表現往往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許多醫生為了降低患者的漏診率及誤診率,將全部胸痛患者均收入院進行觀察,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入院的胸痛病人中約僅有15%左右確診屬于急性心肌梗死,因此盡快規范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迫在眉睫。通過開展規范胸痛急救流程來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診救治狀況,重點對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開展規范化的學習培訓以及演練,從而確定各個科室的具體分工以及合作情況,確保患者的急救流程更為科學化和規范化,并盡量縮短其急救時間,為患者的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從本次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通過開展規范胸痛急救流程,該組患者的不同病因、確診時間與同期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同時觀察組在急救過程中各項輔助性檢查的首次完成檢查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這表明,通過開展規范胸痛急救流程,能夠顯著提高對于高危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效果,有利于縮短患者的病因確診時間,也能夠提高各項輔助檢查的應用質量,這對于提高患者的整體救治效果和改善預后等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運用規范胸痛急救流程,可以有效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確診時間以及輔助檢查時間。
參考文獻
[1] 王小艷,戴秋婷,馮 靜,等.胸痛急救中快速準確分診的重要性[J].健康大視野,2019,33(21):252.
[2] 楊 武,任 翔.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診科風險評估與診療中的臨床分析[J].家庭醫藥,2019,29(10):127-128.
[3] 趙鵬燕,羅碧霞.優化護理急救流程在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19,26(14):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