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薇 陸斌
【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19年我院補虛類中成藥的應用情況。方法 對2018~2019年我醫院應用的補虛類中成藥的種類、用量以及不合理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其合理性。結果 補虛類的中藥飲片中,使用頻率較多的分別為黃芪(65.07%)、白術(62.15%)、白芍(57.24%)、甘草(50.36%)、茯苓(48.18%)。補虛類的中藥注射劑中,應用較多的為生脈注射液(24.89%)、參麥注射液(22.06%)、黃芪注射液(19.31%)、參附注射液(12.87%)、丹參注射液(9.57%)。不合理用藥的占比為20.71 %,主要體現在重復使用(7.77 %)、理法方藥不當(5.18%)、用量用法不當(4.21%)以及溶媒使用不當(2.59%)。結論 我院補虛類中藥飲片的用藥結構較為穩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藥情緒,醫師應辯證診治,合理用藥。
【關鍵詞】補虛;中成藥;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2..02
中醫理論認為,機體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是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的基礎,也是疾病進展的影響因素之一。補虛類中成藥是指具有補益正氣、扶正祛邪的中藥[1]。補虛類中成藥可分為傳統的中藥飲片、經西醫制藥技術處理制成的中藥注射劑。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補虛類中成藥能增強體質,改善人體的抗病機能,也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中成藥[2]。但是補虛類中成藥并不能濫用,對于無虛癥者使用會造成陰陽失衡[3]。本次研究對我醫院應用的補虛類中成藥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為規范補虛類中成藥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依據。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019年我醫院應用補虛類中成藥的患者的歸檔病歷309份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2例,女167例,年齡20~86歲,平均(46.7±8.3)歲。
1.2 研究方法
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調取相關病歷,對2018~2019年我醫院應用的補虛類中成藥的種類、用量、用法、溶媒等使用情況以及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根據《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進行分析我院補虛類中成藥用藥的合理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收集統計補虛類中成藥的使用頻次以及不合理使用情況。計數資料采用(%)的方式進行描述。
2 結 果
2.1 我院補虛類中成藥的使用情況
在補虛類的中藥飲片中,使用頻率較多的分別為黃芪(65.07%)、白術(62.15%)、白芍(57.24%)、甘草(50.36%)、茯苓(48.18%)以及黨參(40.96%),使用頻率均高于40%。
在補虛類的中藥注射劑中,應用較多的為生脈注射液(24.89%)、參麥注射液(22.06%)、黃芪注射液(19.31%)、參附注射液(12.87%)、丹參注射液(9.57%)。
2.2 我院補虛類中成藥的合理性分析
病歷分析結果顯示,有64例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不合理用藥的占比為20.71 %,主要體現在重復使用(7.77 %)、理法方藥不當(5.18%)、用量用法不當(4.21%)以及溶媒使用不當(2.59%)。見表1。
3 討 論
補益類中成藥主要針對精血不足、氣血虧虛等虛癥的治療藥物。其功效又可細分為補虛、補血、補陰、補陽等[4]。現代研究發現,合理運用補益類藥物對于體虛虧損、邪氣入侵導致的各類虛癥能促進氣血循環,調理臟腑功能虛衰,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改善由于機體羸弱造成的各種病癥[5]。補益類中成藥在臨床應用普遍,具有低毒、價格低廉的功效,但并不能濫用[6]。本次研究對我院2018-2019年補虛類中成藥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補虛類的中藥飲片中,使用頻率較多的分別為黃芪、白術、白芍、甘草、茯苓以及黨參,使用頻率均高于40%,這可能是由于這幾種皆是補氣常用的中藥飲片,在諸多的補中益氣、健脾養血方劑中均有所應用,因此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符合臨床的用藥規律[7]。中藥注射劑具有方便、安全的特點,近年來應用逐漸增多。本次調查發現在補虛類的中藥注射劑中,應用較多的為生脈注射液(24.89%)、參麥注射液(22.06%)、黃芪注射液(19.31%)、參附注射液(12.87%)、丹參注射液(9.57%),也是以補虛類的應用較多,與中藥飲片相符。此外我們發現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占比為20.71 %,主要體現在重復使用(7.77 %)、理法方藥不當(5.18%)、用量用法不當(4.21%)以及溶媒選擇不當(2.59%)。重復使用多是在予以中藥方劑后,仍予以含有相同成分的中藥注射液,導致某一藥物沉積過度,可能出現相應的不良反應[8]。理法方藥不當則主要表現為沒有根據患者的體質辯證給藥,存在“藥不對癥”的現象,例如陰虛陽亢者用以黃芪。此外有不少補益類中藥注射液存在用藥過大、溶媒使用不當的問題,容易使得藥物過量,影響患者用藥安全。
綜上,我院補虛類中藥飲片的用藥結構較為穩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藥情緒,醫師應辯證診治,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劉麗萍.冠心病治療中益氣活血類中藥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1):140-142.
[2] 熊興江,尤 虎,蘇克雷.中藥補益膏方對重癥心衰"虛勞"的二級預防[J].中國中藥雜志,2019(18).
[3] 張慧慧,黃倩倩,申玉婷.陽江市中醫醫院2014-2017年補虛類中藥飲片及中藥顆粒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9,26(008):130-132.
[4] 丁 莉,張舜波,等.補虛藥的藥理學研究思路與方法[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0):120-123.
[5] 廖 鋼,陳家前,廖穎文,等.養陰益氣類中藥組方治療肺纖維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015(020):125-129.
[6] 朱干紅,曹桂萍.鹽城市中醫院2010-2012年中藥注射劑應用情況回顧性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04):86-88.
[7] 朱育鳳.2011-2015年江蘇省中醫院補虛類中藥飲片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7):121-122.
[8] 李海濤.探討中醫院補虛類中藥合理應用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26(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