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寧 黃平 陳艷
【摘要】目的 探討消毒供應中心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對醫院感染管理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工勤人員20人,將未實施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階段設為對照組,實施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的階段設為觀察組,比較工勤人員組間手衛生執行率、感染控制知識掌握程度差異。結果 觀察組工勤人員在手衛生執行正確率和依從性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工勤人員對感染控制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對于工勤人員手衛生執行率以及對相關感染控制知識掌握程度有明顯提升作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關鍵詞】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醫院感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2..02
消毒供應中心主要擔負著為醫院臨床各科室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等工作,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器械越來越精密復雜,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勤人員做為消毒供應中心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加強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加強其對感染防控知識的認知程度,按照醫院感染防控要求實施相關措施,降低發生院內感染的幾率 [1]。2018年12月以來,我院兩區消毒供應中心聯合護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工勤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09月~2019年02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工勤人員20人,其中男5人,女15人,平均年齡37.9±6.4歲,其中高中5人,初中13人,中專2人。將2018年09月~2018年11月未實施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階段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12月~2019年02月實施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的階段作為觀察組。兩組工勤人員年齡,學歷,工齡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培訓方法:本階段工勤人員接受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當班示范帶教,包括工作環境介紹、環境物表清潔、手衛生以及醫療垃圾分類等操作。
1.2.2 觀察組
培訓方法:本組工勤人員在接受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當班示范帶教基礎上,制定系統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1)科室規章制度,建筑區域劃分,更及換鞋,規范著裝、消防等知識;(2)手衛生執行正確率及依從性率,包括七步洗手法的目的、時機、方法及注意事項;(3)職業防護及針刺傷等職業暴露處理等消毒隔離知識;(4)醫療垃圾的分類及登記處理;(5)物表清潔消毒,各區域清潔工具分別使用、特殊感染處理;(6)下收下送流程及臨床溝通注意事項;(7)其他:掌握器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監測等基礎知識。采取PPT課件演示、示意圖、現場示范等授課形式,每周由培訓組專人負責主要培訓一項;根據本周工勤人員的接受程度和考核效果確定下一周的培訓目標。每周由科室感控護士對所有參加培訓的工勤人員進行院感知識考核,每月護理部會同醫院感染管理科隨機抽取工勤人員,根據考核標準,進行相關內容考核。對成績優秀的工勤人員納入績效考核進行獎勵,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并持續改進。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工勤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的正確性和依從性,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手衛生評價指標:七步洗手法正確性及依從性;
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標準:包括理論知識和現場操作。分別是環境物品個人準備階段,操作階段,終末處理階段,效果評價階段和注意事項5個部分,共計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處理,(x±s)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工勤人員手衛生比較
觀察組工勤人員手衛生執行正確率和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工勤人員感染控制知識掌握情況
比較兩組工勤人員對于各類感染控制知識掌握情況,其中觀察組各項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認真做好手衛生,對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工勤人員規范化培訓手衛生后,觀察組手衛生執行正確率及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工勤人員文化層次低,工作忙碌,防護意識欠缺,在常規培訓前對各種感染控制的知識掌握不多,院內感染的預防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持,在操作過程中規范性較差,習慣性意識較多,以一次性手套代替洗手,難以意識到手衛生重要性,所以手衛生執行率相對較差。通過對工勤人員實施規范化的培訓,加強工勤人員對于院內感染控制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明白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手套雖然有屏障功能,但不能保證絕對沒有穿透性。出于對自身的防護及對臨床患者的負責,洗手頻率和手衛生依從性顯著提高,從心里開始重視手衛生執行的重要性,很好提升了工勤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對于感染控制知識的掌握程度,觀察組相對掌握的較好,這是因為通過工勤人員專科規范化培訓后,對感染控制知識掌握程度有所提升。工勤人員多學歷較低,年齡偏大,接受能力差,缺乏最基本醫院感染知識,沒有消毒隔離的概念,缺乏自我防護意識[2]。采取跟班培訓,隨機性較強,學習內容沒有系統性,培訓內容沒有考核與反饋,培訓效果沒有跟蹤確認。規范化培訓,應用多種形式對工勤人員進行院內感染控制知識培訓,激發學習熱情,做到學以致用。
我科對工勤人員進行專科規范化培訓應用于醫院感染控制的預防工作中,同時護理部、院感科與科室多維培訓考核相結合,將考核成績與績效結合,加強工勤人員學習積極性,利于提高工勤人員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利于督促其嚴格執行醫院感染防控措施,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 婧,楊 暉,胡莉為,等.品管圈在管理手術室護工手衛生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8,6(23):73-74.
[2] 邱火秀,劉碧英,林秀娣.消毒供應中心護工管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6,5,20(13):1828-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