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賢
(貴州省貴定縣德新鎮教育科技和文化旅游服務中心,貴州 黔南州 5513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鄉村群眾物質生活逐漸豐富,對精神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群眾文化活動以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群眾生活的優勢,受到鄉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鄉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了鄉村群眾的文化素養,對鄉村振興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從現階段群眾文化建設實際情況來看,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鄉村群眾文化建設進入瓶頸期,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嚴重阻礙了鄉村振興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高度重視,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縱觀我國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現狀可以看出,相關部門缺乏重視程度問題仍然存在,普遍認為群眾文化建設歸屬鄉村娛樂范圍,沒有與經濟發展相聯系,在開展各項工作時均沒有給予重視和支持[1]。殊不知,建設鄉村群眾文化,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精神生活,還能夠宣傳黨中央政治綱要,對鄉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現階段鄉村與城鎮之間貧富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地區普遍將經濟建設放在首要位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鄉村群眾物質生活,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卻嚴重缺乏,不利于助力鄉村振興和發展。
近年來,鄉村經濟發展迅速,群眾精神需求隨之提高,傳統唱歌、跳舞、打籃球、拔河、斗雞斗鳥等文體文化活動已經不能充分滿足鄉村群眾的基本需求。只有創新符合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內容,豐富鄉村群眾文化形式,才能夠為鄉村振興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在鄉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并非建立高端先進的娛樂場所或復雜多樣的娛樂活動就能夠滿足群眾需求。然而,結合當前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2],相關部門雖然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只重視娛樂性和休閑型,卻忽略了發展性。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不利于為振興鄉村提供保障。
鄉村群眾文化不僅關系到群眾的精神發展,還與文化持續傳承息息相關,只有保證在群眾文化開展過程中有創新性強、經驗豐富的文藝骨干引導,才能夠為鄉村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群眾文化組織人員普遍為鄉村地區當地群眾,這些人員大多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群眾文化的穩定發展。另外,由于部分鄉村群眾存在封建思想,對文化活動缺乏參與積極性,導致諸多文化活動無法順利展開。
想要振興鄉村發展,就要認識到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將其與新農村發展相聯系。與此同時,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只有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和重視程度,才能夠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強化投入力度,通過豐富活動形式,增加基礎設施,激發鄉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保證鄉村文化活動順利開展[3]。另外,相關部門需要強化監管力度,保證鄉村群眾文化建設各項戰略落實到位,為后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需要重視鄉村群眾文化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協調工作,使二者能夠達到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的目標。
相關部門需要以貼近群眾生活為核心創新文化活動,保證文化活動能夠在滿足群眾需求、獲得群眾認可的基礎上長久傳承。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相關部門在現有活動基礎上增加時代元素、豐富活動內容。從而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保證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貼近群眾生活,能夠真實反映群眾的內心世界,從而表達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夠符合群眾精神需求。從而為振興鄉村奠定良好基礎。
文藝骨干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均發揮重要作用。想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和價值,就要強化隊伍建設工作,為文化活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想要充分滿足這一目標,需要相關部門強化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為文藝骨干提供深入學習和完善自我的機會,例如:成立培訓班提高文藝骨干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組織文藝骨干參與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使文藝骨干能夠不斷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全面了解文藝骨干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從而激發文藝骨干的服務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為群眾文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引進和挖掘年輕骨干,從而提高文藝隊伍的創新能力,為文娛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需要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通過提高重視程度、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建設文藝骨干隊伍,為促進鄉村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