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山東省平邑縣保太鎮審計所,山東 平邑 273303)
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必然將迎來改革,確保集體資產能夠基于股份制度的比例分配給每一位農民,從而有效保障農民經濟效益,助推農村經濟發展,探索更加科學且符合時代需求的農村建設發展路徑。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然是勢在必行,是針對當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改革、優化和完善的必然路徑,是促進相應的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等的關鍵所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關系到農村集體的每一位成員,即關乎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在傳統制度背景下,由于相應的集體產權管理存在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導致農民的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再加上農民主觀意識較為淡薄,缺乏主動參與集體產權管理意識,更使得他們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而在相應的制度改革下,這一現狀將得到有效改善,農民將被放在農村集體產權管理的效益獲取最前端,同時以調動農民自主性、改善農村氛圍為手段,保障農民利益。更為重要的是,改革意味著對集體產權能力的有效保障,并以此為前提推動城鄉差距的有效縮減,健全和完善集體經濟制度,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有效開展與落實必然需要先進、優秀的管理隊伍做基礎,科學指引改革方向,制定明確詳細的改革計劃,保障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對此,必須加強領導管理,積極建立起能夠起帶頭作用的領袖隊伍,讓黨的領導方針在農村基層得到充分貫徹,為制度改革提供可靠支持。一方面,必須加強針對農村領導人員的合理篩選與管理,做好相應培訓工作,切實提高管理隊伍綜合素養與整體水平,推動改革工作高效開展。另一方面,管理隊伍應當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投身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規劃、執行,同時做好相應的改革工作評價工作,及時反饋全面、真實、客觀的改革情況,從而準確把握農村發展和改革的動向,發現改革中存在的各種缺陷與不足,總結成功經驗,不斷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改革發展路徑。
政策支持是保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其不僅發揮著指導、鼓勵等導向作用,更發揮著調控、規范等保障作用。地方政府應當對農村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理解,堅持黨的領導方針,積極落實上級指令,并針對性地設置符合地方真實情況的優秀政策,指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和配合改革工作開展。地方政府需要以政策為基礎,以加大后續資金投入為后盾,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跳板,從多個方面推動政策的有效實施,確保廣大群眾能夠深刻理解和接受改革,同時了解農民真實需求,讓改革過程變得更加人性化和有效化。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大目的在于推動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而農村經濟的發展則離不開產業的支撐。不管是從農村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從農民個體的致富之路看,都需要健全而完善的產業體系做堅實后盾。因此有必要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重視農村產業發展,更新改革理念,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其中農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全新時代背景下應當積極推動農村供給側改革,引入先進農業生產管理模式與技術,探索行之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徑。另外還可以積極發展旅游業等能夠充分體現農村特色與優勢的產業,創新經濟發展道路,進一步完善產業體系。
發展農民股份合作是新時代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地方政府必須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積極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而在農村集體產權管理方面則需要確保產權歸屬明晰,同時通過折股量化的方式確保所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都能獲得股份,并進一步探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的有效機制,發展符合地方實際情況的股份合作形式與途徑。
綜上可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造福廣大農村群眾的重要路徑,必須將該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每一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合規權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應用科學方法,探索合理路徑,結合實踐經驗不斷優化和改善改革工作,能夠充分保障改革效果,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重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