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仲海,丁艷艷,王銀山,李 軍,梁鐵剛,羅 鵬
(1.鞏留縣草原站,新疆 鞏留 835400; 2.鞏留縣東買里鎮草原站,新疆 鞏留 835400; 3.鞏留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工作站,新疆 鞏留 835400)
鞏留縣地處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側,縣轄6鎮2鄉87個村(社區),有漢、哈、維、回等23個民族,總人口19.59萬人,其中牧業總戶數5940戶、人口2.88萬人。全縣總面積4528km2,現有耕地4.01萬hm2,林地8.4萬hm2,草場面積27.62萬hm2,其中:夏草場9.77萬hm2、春秋草場9.26萬hm2、冬草場8.59萬hm2。
鞏留縣現有天然可利用草場面積為24.69萬hm2,載畜量為77.46萬只標準畜,累計人工種草面積8266.67hm2,天然打草場1.53萬hm2,林草一體化0.52萬hm2,每年可產優質飼草21萬t。耕地面積4.01萬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每年可產農作物秸稈28萬t,飼料4.43萬t(主要是玉米、大豆)。
2019年末,鞏留縣牲畜存欄59.29萬頭,其中牛10.12萬頭、綿羊41.98萬只、山羊2.61萬只、馬3.3萬匹、生豬0.9萬只、其他0.38萬頭;牲畜出欄51.45萬頭,肉類產量2.61萬t,奶類產量4.69萬t,2019年畜牧業總產值13.44億元。
近年來,鞏留縣通過大力發展人工種草、加強保護草原生態、提高秸稈利用、加快飼草料交易流通等措施,促進飼草產業發展。
鞏留縣委、政府連續3年印發縣委1號文件,制定人工種草補貼政策,對人工種草的農牧民給予2kg/667m2苜蓿種子補貼,經過政策的引導扶持,鞏留縣新增人工種草5760hm2。
建強管護員隊伍,聘請15名管護員,結合退牧還草項目、庫爾德寧申遺等,推介管護站、圍欄等草原管護設施建設,設立草畜平衡臨時檢查站,強化草原管護力度;同時,落實第二輪(2016年~2020年)草畜平衡面積21.53萬hm2,水涵養區及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草原禁牧2萬hm2、一般草原禁牧6666.67hm2,提升了草原生產力。
對購置涉牧機械的養殖戶給予政策性補助,在農機補貼的基礎上再給予20%購機款補貼,促進了飼草料加工利用率的提高。
采取“自建公助、先建后補”兩種方式,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由分散養殖向適度規?;较蜣D變;推進牧民定居項目實施,合理做好定居點、養殖小區、飼草料地等建設規劃,建成集中定居點33個,建設標準化牲畜棚圈38.25萬m2,實施種草養畜,60%的牧民實現了“四季轉兩季”,有效提高飼草料利用。
飼草料產業化發展,是畜牧業集約化、規?;l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當前,本縣缺少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未形成完整產業鏈,飼草料加工水平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地飼草產業的發展。
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草場牧道發生不同程度損壞,為農牧民轉場、飼草料運輸等造成不便,特別是實施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及牧民定居后,原有草場利用方式發生轉變,放牧場轉為打草場利用,轉場、飼草收儲等機械化生產方式受到制約。
縣委、政府在飼草收割加工、人工飼料地建設、飼草加工企業引進等飼草產業發展上資金投入較少,沒有形成長效投入機制。
縣、鄉草原工作人員因其他工作任務被抽調、借調,草原技術人員力量嚴重不足,在飼草種植技術、青黃貯加工、新品種引進等方面指導推廣較少。
(1)出臺支持人工種草的普惠性政策。實施退耕還草、人工種草補助等普惠性補助,適當提高補助金額,縮小飼草與糧食之間的經濟收益差距,擴大人工種草面積,滿足牲畜增量的需求。
(2)以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草產業發展。加大對飼草料加工、流通企業扶持力度,對引進、新辦的飼草料加工、流通企業給予稅收減免、信貸支持、財政補助等政策扶持,逐步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草產業的快速發展。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托上級人工種草、牧草新品種引進等技術推廣項目,加強對牧草種植、刈割、青黃貯等培訓;草原技術人員在飼草種植、管護、收儲等關鍵期下村開展技術指導,提升農牧民草產業種植技能。
(4)建立并完善涉牧機械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動員農牧民購置飼草收割機、打捆機、草料顆粒機等,提高飼草秸稈加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