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艷華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北京 100074)
腦出血性疾病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見,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在此階段,腦出血主要通過外科手術治療,效果迅速。但是,手術后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對手術治療效果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主要探討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間我院收治的40例腦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來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處理。同時把他們平均的分成兩組。一組是編號全部為奇數,為一般組。另一組編號全部為偶數,為改進組。每組有20例患者。所有患者治療方法以慢性硬膜下血腫顯微鉆孔硬通道引流術,以及顱內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為主,并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對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比后發現,P>0.05,即具有可比性。
一般組:通過對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改進組:通過對患者使用集束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干預方法如下所示:①健康教育:腦出血具有急性發作的特點。因此患者通常難以發現自己的病情,病情往往都是突然發作,而家庭成員對這種疾病一無所知,常常在發作后會顯得非常慌亂并容易出錯。這樣的情況下無疑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通常在患者住院之后,醫院的護理人員會在第一時間為患者提供對癥護理,并與家人溝通,告知他們疾病的原因和正確的護理方法,并告知患者和他家人的情況。此外,患者及其家人還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該疾病及其可能的并發癥。在日常生活中達到增加患者及其家人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視的效果。②基本護理:患者術后應穿干凈,寬松的病號服或其他衣服,并在下肢穿彈性長筒襪,以防止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形成。通常患者在進行了體育鍛煉后,可以達到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的目的,同時指導家人采取正確的肢體護理措施。患者的最初飲食應主要是流食,然后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注意在飲食中選擇一些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補充手術期間的營養損失。由于長時間臥床休息后患者的腸胃功能受損,必須多吃水果和蔬菜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護理人員也要鼓勵患者每天排便,但要注意避免腹腔內壓力過大。③生命體征監測及病情觀察: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并采取正確措施,監測患者凝血酶原時間。同時,護理人員平時也應隨時關注患者下肢的膚色,體溫和皮膚彈性。必要時可以進行測量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④早期預防保健:患者術后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所以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身體康復訓練。剛開始時,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被動肢體鍛煉,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下肢運動,并且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下肢按摩術。護理人員也要每天握住患者的腳踝進行內外翻康復訓練,并通過足部訓練帶動下肢的腿和下肢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康復訓練過程中,應注意循序漸進和適度活動的原則,以免過度勞累。
通過使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調查研究。其中改進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5%,一般組的患者滿意度為80%,數據來看,改進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一般組的患者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最終結果顯示,改進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5%。而一般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可以看出,集束化護理可以有效減少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而且也提升了病人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度,提升了醫院的形象。因此,值得我們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