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莎,趙志花,于蒙蒙
(灌南縣農業農村局,江蘇 連云港 222500)
全民奔小康是我國長期以來始終堅持和貫徹的奮斗目標。農村地區作為這一發展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其建設水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如今,農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效果,農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距離小康社會的目標也越來越近。然而,在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其中包括:水環境污染、垃圾污染、大氣污染等等。而引發一系列污染問題的根源在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數量逐漸增多,由于處理不當,導致環境持續惡化。為建設美麗鄉村,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需要針對農業廢棄物處理問題進行分析,并將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全面提高其利用率。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農產品需求量逐漸上升。促進農業生產活動大量增加,在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也呈逐年上漲趨勢,廢棄物的主要來源包括:種植業、養殖業、農業加工、村民生活等方面[1]。而其中種植業產生的廢棄物占比最大,例如:玉米、水稻、豆類等作物的秸稈。現階段,農村居民普遍存在一種錯誤思想,認為秸稈資源在處理過程中最佳方式為就地焚燒,一方面能夠為土壤增加灰肥,另一方面燃燒過程中高溫能夠殺滅地表害蟲和雜草。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燃燒秸稈不僅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還會為土壤造成一定壓力。除此之外,現如今市場對畜牧產品需求量較大,促進畜牧業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導致畜禽類糞便大量產生,為其處理增加難度,任意堆放現象時有發生,為農村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另外,如果降雨量較大,糞便隨徑流流入田間或地下水,也會為水環境帶來巨大損害。實際上,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大量有機廢棄物,均存在利用價值,想要使這些廢棄物變廢為寶,并進一步解決農村污染問題,是城鄉統籌發展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之一。
現農村地區在處理農業固體廢棄物、禽畜糞便、生活垃圾過程中,均采用填埋或焚燒方式展開,不僅沒能充分發揮廢棄物價值,還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違背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了能夠促進農業廢棄物能源化,提高廢棄物利用率,農村地區需要建立沼氣發系統,并回收各種有機廢棄物,使其形成沼氣和沼肥[2],為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沼氣發酵系統需要以最大化利用農業廢棄物為原則展開工作,在選取發酵原料過程中,優先選用農村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生活污水等等。并聯合農戶、合作社和企業形成規模化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合作社以合理價格收購農村各種廢棄物,后對廢棄物進行分類和整理,后適當增加運輸費運往沼氣場,由沼氣場對廢棄物進行加工和發酵。另外,農民也可以借助合作社這一媒介利用廢棄物換取沼肥或額外購買沼肥。由此可見,通過三方合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率,還能夠緩解農村環境持續惡化這一問題,同時能夠促進三方實現共贏目標。
我國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將能源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想要在滿足這一需求的同時提高農業經濟發展,需要農村群眾在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方面轉變思路,堅持使用清潔型能源,經濟相應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另外,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地方政府也要積極落實和執行各項任務,針對農村沼氣系統建立工作,需要出臺明確規章制度,強化法律監督水平,并投入相應人力、物力和財力,給予正確的引導。同時建立廢棄物分類標準、專業處理以及規范運轉規范[3],保證沼氣系統能夠充分利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對農產品需求量逐漸提升。為滿足社會需求,農業生產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生產力度。然而,由于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做出犧牲,資源利用不合理、分配不均勻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生態平衡發展。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規劃順利實施。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以政策為依據,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并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如:講壇、座談會等,全面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使其能夠在生產和生活中規范行為,正確處理廢棄物。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雖然逐漸提升,但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化,其主要原因在于農業生產中廢棄物產量越來越多。為避免這一問題,需要將廢棄物能源化,并提高其利用率,從而為城鄉統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