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云
(貴州省貴定縣德新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貴州 黔南州 551300)
水稻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講非常的重要,因此對種植技術進行有效提升是實現水稻的高產的重要工作內容,同時水稻在我國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入,因此不但應當將種植技術不斷優化,還應當將病蟲害紡織技術進行完善,更加有助于經濟效益的增加。
第一,水稻的種類繁多,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抗病性強,不易倒伏,產量高且穩定的品種;第二,選種過程中應當注意根據種子的特點不同,優先選擇雜株較少,純度較高的種子;第三,,可以借助外界工具進行種子的精選,比如通過風力、水泥或鹽水等機械選擇的方式,將顆粒飽滿的優質種子留下來。同時在對種子精選完成以后,為了進一步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還可以將種子與農藥進行適量的配比混合,通常采用稀釋的巴丹原粉與多菌靈混合后浸泡種子的方式[1]。
通常播種水稻采用的都是人工插秧或者機器插秧,運用何種方式主要根據種植地形、種植規模決定,如果規模大、地形平緩,則選取機器插秧;反之如果地形起伏不定、規模較小,則選擇人工插秧。同時在播種環節過程中對具體播種量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避免植株過密影響生長。播種結束后應當經常性實施管理,對病蟲害及時防治,使水稻秧苗的生長環境保持健康良好的狀態。
一般情況下會將一塊特定的田地作為育苗基地,也稱作秧田。通常此環節都是有育苗中心采取育苗箱的方式負責培育,也將直接影響到秧苗的質量。當秧苗成長到標準尺寸時,便可以從秧田中轉到稻田內開展插秧環節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秧田區域的選擇非常重要,應當選擇地勢較緩、滲水能力適當的位置。
此環節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將秧苗按照標準的距離間隔在稻田中進行插入。通常分為人工插秧的方式和機器插秧的方式兩種,一般人工插秧的方式都是操作者利用分秧器,先將秧苗進行分離,然后再將秧苗插入秧田;采用機器插秧的方式通常是利用插秧機完成,不過也需要考慮到地形是否適合使用此種方式,如果崎嶇不平的地形便不適合運用。另外插秧時,應當避免不好的天氣狀況,在晴好的天氣進行插秧工作有助于降低對秧苗的影響。另外插秧過程中還應當注意秧苗要避免呈現東西方向,秧苗間合理的距離更加有助于成長,同時為了降低秧苗死亡率,應當選擇長勢比較好、植株比較粗壯的秧苗[2]。
通常插秧工作結束后的下一個環節便是施肥的工作,通過施肥使水稻生長過程中可以及渠道更多的養分,從而提高稻穗的數量以及質量。另外在進行施肥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土壤特點進行肥料的選擇。因此正確的施肥環節會更加有助于水稻的成長。
在水稻的成長過程中,灌溉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當完成前期插秧工作以后無論是成長到幼穗時期、還是抽穗時期、抑或是開花時期,都需要經歷灌溉的環節。通常進行灌溉環節時應當一次性將水稻所需水分進行補足,不過由于育苗環節的水稻秧苗比較小,需要注意不適合采用灌溉的方式。通過根據不同時期水稻不同特點而采取灌溉工作可以有效減少稻田發生旱澇的問題。
在水稻生長的整個周期過程中,通常會產生許多常見的病害問題,比如稻瘟病、爛秧病或者是紋枯病。對于以上幾種病害的出現,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一下幾種適合的治療方式。首先是稻瘟病或者紋枯病可以結合實際狀況進行適量的防病害藥水的調配,采用噴灑的方式噴于莖部以及葉部,能夠起到有效改善的作用。不過針對于爛秧病,通常是由于在選種播種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因此還是需要再次注意種子的選擇需要飽滿且成熟度較好,同時保證在生長過程中的營養充足以及水分充足。
一般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蟲害的嚴重問題。其中稻苞蟲、稻螟蟲以及稻縱卷葉螟蟲是蟲害發生的主要“元兇”。通常在許多山區經常會出現稻苞蟲的危害,特別是在雨季期間出現此種蟲害幾率更大。稻苞蟲的特點是以稻葉為食,因此會嚴重影響到水稻的健康生長,如果蟲害嚴重,還會影響到水稻的抽穗,導致大面積減產的問題。面對此種問題,可適量應用敵百蟲進行預防;稻螟蟲也是以水稻為食,主要破壞葉鞘、莖部以及穗部,嚴重會產生水稻大面積死亡,針對此類蟲害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是當水稻收割以后將稻草進行撤離焚燒,是稻螟蟲無法過冬。另外經常曬稻田也可以減低稻螟蟲的產卵率。但如果蟲害問題非常嚴重,則需要采用適當合理的藥物進行消除,比如將殺蟲雙、殺螟松乳油根據情況進行適量配比加水形成溶液進行噴灑;稻縱卷葉螟蟲同樣會破壞水稻的葉以及葉鞘,使水稻的成長遭受影響,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葉片大面積枯死的情況。因此采取預防工作時,可以將敵百蟲和殺蟲雙相混合,采取噴霧的形式對葉片進行噴灑,不過此工作內容應當避免早上和中午,最好在傍晚的效果更佳。如果一次效果不佳可以噴灑第二次。
農業的總產值收到水稻產量和質量的直接影響,所以對于水稻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探究依然需要進一步深入,不但可以使產量得到有效提升,還可以有助于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對推動我國的農業發展同樣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