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瓊
(祁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青海 祁連 810499)
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作物,深受各個年齡層的喜愛。它具有年產值高,平均產值穩定、生存能力強、品種類型多、用途廣泛的特點。根據青海省農牧廳發布的消息可知,冬小麥的種植面積在433.33hm2左右,主要的種植品種為中麥175和京437。
第一,地塊選擇。土壤方面,應該選擇pH值在6.5~7.5之間的最佳,土質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地。活土層應該在30~45cm之間,應該處于松而不散的狀態。小麥種植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較高,相應的肥料的用量就可以減少。數據表明,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每增加0.03%,每667m2麥田就可以減少8.5%的施肥量。
第二,種子選擇。應選取信譽好,口碑好,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商家進行購買。購買時應簽訂購買合同,保障種子的質量。小麥要選擇種植周期較長,高產潛力大、耐密緊湊、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種,這樣的種子防病蟲害的能力較強。
第三,種植管理。在進行種植前應該進行整地工作,深翻30cm的土層,去除田地中的土塊,把田地填平。接著倒入一定的肥料,進行充分攪拌,促進土壤吸收,增加土壤活力。青海冬小麥的種植時間一般在9到10月份。小麥種植一共有三種方式,即條播、撒播以及穴播。最普遍的播種方式是條播,在進行播種時要保證種子均勻分布,要平衡土層的深淺度,確保長出來的幼苗整齊有序。在農村散播比較方便,只要把種子均勻的撒到田中就可以了。穴播是非常細致的種植方式,在田地中每隔30cm的距離挖一個小穴,把幾顆小麥種子放入到小穴中進行種植。
第四,肥水管理。在小麥出苗階段,應該施尿素10~12kg/667m2,保證其養分充足。化學除草,苯磺隆與水1:30的配比進行噴灑。噴藥時注意要選擇天氣晴朗,沒有風和雨露的時候。在越冬時期進行壓麥,增加根莖的粗度,防止出現倒壓的現象。在小麥孕穗階段,應該施尿素5~6kg/667m2,增加果穗的營養。清溝排漬,降低水位,減少危害。在小麥抽穗成熟階段,應該進行合理的灌溉,這時候小麥需要大量的水分,同時進行清溝排漬,做好排水工作。給葉面追加肥料,提高小麥的產量。
第五,實時采收。收獲之前,做好田間調查工作,記錄各區塊小麥的成熟度、秸稈倒伏程度、現存的種植密度和行距、小麥果穗的下垂距離、最低結穗高度等情況,提前制定收割計劃。應該適時晚收,充分發揮小麥的后熟作用,提高總體產值。在機器收取后,對被收割機器推倒的小麥秸稈和被遺漏的小麥進行人工采收,避免糧食浪費。果穗收割后要及時脫殼晾曬,避免發潮。曬干后放在通風的位置進行保存,注意防蟲防霉。
小麥常見的病害有三種,即小麥白粉病、小麥銹病和葉枯病。小麥白粉病顧名思義就是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生出許多的白點,后期不斷變黑。應該盡早的噴灑嘧菌酯、醚菌酯,做好預防工作。小麥銹病是一種氣傳病害,會生成許多的紅斑,發病時應該噴灑戊唑醇。葉枯病是一種高溫低濕病害,種植時應該合理進行澆灌,做好排水工作。小麥常見的蟲害有三種,小麥蚜蟲、吸漿蟲和麥蜘蛛。小麥蚜蟲在莖葉處吸取汁水,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應該通過播撒藥物和利用天敵的方式進行治理。吸漿蟲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它的幼蟲潛伏在麥粒中吸取汁水,造成空殼的現象。應該把握好噴藥時間,從根本上杜絕蟲害。麥蜘蛛能使小麥營養不良甚至干枯死亡,應該通過去除雜草和適時灌溉的方式進行防治。
小麥在播種期間容易感染病蟲害,影響種子的正常生長。所以,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在種植之前應該把種子與殺蟲劑進行充分的攪拌。合理劑量的殺蟲劑不會對種子的生根發芽造成影響,還可以高效地消除病蟲害的隱患。此外,還可以選擇具有抗病蟲害的高質量種子,從根本上提高小麥的總體產量。
這時是病蟲防治的關鍵階段,應該結合不同的情況采取對應的措施。在小麥種植的初期,應該及時的清除田間的雜草,遏制病蟲害的傳播途徑。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對銹病以及葉枯病進行有效地防治,保障小麥的生長效果。例如,小麥銹病是通過無性繁殖實現周年侵染循環的,對產量造成巨大的影響。這時應該采用三唑酮進行治療,根據病害情況配置對應的比例進行噴灑工作。此外在返青時期易出現小麥蜘蛛和葉枯病,這時應該立即噴灑藥劑,進行系統的防治工作。
小麥后期容易出現白粉病的情況,這時可以使用福美胂,它具有強效的保護與治療的作用,噴灑40g/667m2的藥水混合試劑;使用甲基硫菌靈,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因子,可以有效地防治白粉病的發生。可以噴灑60g/667m2的藥水混合試劑;使用70g左右的多硫藥水混合試劑進行噴灑工作,不僅可以治療白粉病,還可以防治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