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盼盼,張 慧
(1.南京市江寧區中醫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2.徐州仁慈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生活習慣的變化,致使各類疾病發生率在不斷提高。根據臨床接診患者數量來看,甲狀腺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方式治療甲狀腺疾病[1]。但是甲狀腺剖結構比較復雜,與食管、氣管以及迷走神經毗鄰,周圍血供豐富,術后容易損傷臨近組織與器官,很容易出現出血等不同類型并發癥。為改善患者預后可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本文分析觀察甲狀腺手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取得的臨床效果。
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實行甲狀腺手術患者92例。根據患者手術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例數均為4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0比13,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66歲,平均年齡為(44.5±4.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27例,患者年齡跨度為24-66歲,中位年齡段為(44.9±4.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基礎性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分析研究。
對照組患者按照手術操作常規護理方法提供護理服務,幫助患者完成各類檢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等各類基礎性疾病。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優質護理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術前優質護理。為增強患者疾病認知度,護理人員發放健康手冊給患者,讓患者自行閱讀,促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基本的認識。也可定期組織展開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應包含甲狀腺疾病的基礎性知識、手術治療措施、配合事項、主治醫師、麻醉醫師等臨床配合人員等情況告知患者,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認知度,提高患者的配合意識和治療依從性。術前,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病情,主動與患者交流,與其探討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以轉移患者注意力。通過鼓勵與按時的方式緩解患者負面情緒。(2)術中優質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準備手術時,護理人員須仔細、認真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幫助患者將身上影響患者配飾的東西取下,協助患者調整舒適性體位,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3℃,濕度保持在55%左右[2]。麻醉前鼓勵安慰患者,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在患者手術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加強對患者個人隱私的保護,嚴格遵循手術操作要求協助醫師完成手術。(3)術后優質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還注意觀察患者脈搏、血壓、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加強心電監護,予以低流量吸氧。術后根據患者情況,可將床頭抬高至15°以減小手術切口張力,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術后妥善固定患者引流管,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以及量的變化,保持引流管通暢,預防牽出引流管。注意觀察患者傷口敷料情況,如出現滲液、滲血,需立即更換,維持敷料清潔、干燥。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表(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分數越高,表明疼痛越強烈。
通過統計學軟件處理SPSS.20.0,兩組患者的計數資料通過x評分檢驗后,采用百分比來表示;經t原理檢驗后,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采用標準方差(±s)表示,在兩組數據比較P<0.05,的前提下,說明兩組患者組間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照組低于觀察組,觀察組為95.7%,對照組為80.4%,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VA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都要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詳情見表1。
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瘤都是常見性的甲狀腺疾病。臨床治療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方式。手術治療效果較理想,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多種并發癥[3]。作為一種外源性應激,大部分患者會出現應激反應,多表現在對手術效果與預后效果產生擔憂等,致使患者初心心率加快。患者一旦出現應激反應,就會影響手術順利展開,還可能加大手術風險,對患者術后康復產生影響。為患者提供有效護理措施,能夠調節患者情緒狀態。從此次研究活動的結果就可了解到,優質護理措施相比常規性的護理操作更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護理內容更深入、更具體,更貼近患者的實際需要。
綜上所述,甲狀腺手術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措施對減輕患者疼痛具有明顯效果,還可降低并發癥產生,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