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芹,王應蘭
(1.云縣農業技術推廣站,云南 臨滄 675800;2.云縣地方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 臨滄 675800)
一個成熟的佛手瓜單果重一般200~500g,只含一粒種子,種子必須在原果實內保存,如離開果肉很難發芽易壞死,而且種皮與果肉不易分離,種子剝離后易干癟壞死不能發芽,所以在種植時必須用整瓜播種,種子不能曬干貯存,一般以整個種瓜為繁殖材料,種子無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時采收,在瓜中就會很快萌發,這一現象稱“胎萌”是佛手瓜的一大特點。佛手瓜根最初為弦線狀須根,隨著植株生長,須根逐漸加粗伸長,形成半木質化的側根,側根長而粗,根系分布范圍廣,吸收肥水能力強且耐旱,在不十分炎熱的地區可形成肥大的塊根既扶手瓜根(洋瓜薯)。
佛手瓜喜溫暖且雨水分布均勻的氣候,不耐高溫嚴寒,生長適溫為12~25℃,屬中等光照強耐蔭植物,在土質肥沃和水肥強的土壤上生長,適合在涼爽氣候的山區半山區栽種,扶手瓜根種植是以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通透性好的中性沙土和沙壤土上種植才能結薯。
佛手瓜根種植是近年來云縣愛華鎮埡口田村農戶自研發展起來的新型產業,裝袋栽培是云縣榮康開發有限公司2017年研發的栽培方法,主要作用是限制瓜根系向四周擴展生長,把結薯范圍控制在種植袋內,有利田間管理方便、收獲簡單等優點,但種植成本較高、如管理不當,易造成瓜秧營養不良影響產量。
經過多次實地走訪考察近幾年來的種植情況,佛手瓜根的種植區域適合在涼爽氣候的山區半山區栽種,栽培海拔適宜在1600~2200m范圍內。
最適宜生長結薯的土壤是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沙壤土,白沙土為最理想。
(1)種薯選擇。選擇個頭肥壯,重量300~500g左右、表皮光滑潤薄、臘質多,微黃成熟,尾部有幾根稀疏短硬刺,縱溝淺,芽眼飽滿突起,無傷疤破損的青皮瓜做種瓜比較結薯。
(2)種子處理。把采摘下來的種子放置在干燥陰晾的地方放置15~20d左右進行催芽,使瓜種脫水至10%~20%,當芽長至2~3cm,看去表皮起皺時進行種植為最佳。
(1)整地:撒施20kg/667m2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然后機耕機耙,土垡粉細,去除雜草既可裝袋。
(2)裝袋:袋子里面先裝三分之一土,施上2~3kg有機肥(腐熟農家肥)做底肥,施上20g左右的復合肥,同時加施2%吡蟲啉顆粒3~5g防治地下害蟲,農家肥要與殺蟲藥充分攪拌均勻,再裝細土至袋子還剩十公分左右。
(3)袋子擺放:種植袋二袋放置一排,每排之間距1米,留做排灌溝和走道,有利益通風透光作用,袋心與袋心的距離是0.5m,放置1334袋/667m2。
(1)把催好芽的瓜種挑除壞種,每個袋子里放2~3個種瓜,將其直接種于定植穴,覆松土2~3cm,使瓜1/3埋入土中,2/3露在土外,幼苗長出后,適量澆水,防止種瓜腐爛。
(2)有根的一面朝下,瓜苗朝上,放種子時進行20o~30o角傾斜種植,然后覆土蓋3cm左右,蓋住種子即可,苗要露在外面,如芽長3cm以上不必露出。
(1)瓜苗生長期管理。田間土壤濕度保持在50%~60%,如遇干旱濕度過低要利用水溝灌溉水,若遇陰雨天氣土壤濕度過高要及時排澇排濕。在定植后一個月做好幼苗覆蓋保溫工作,若冬季種植因早晚溫差大,每袋需覆蓋地膜或干雜草進行覆蓋保溫,防止霜凍,若覆蓋地膜,要在每袋打3~5個小孔防止白天燒苗。
(2)控制洋瓜尖徒長管理。洋瓜喜大水大肥。開春后瓜秧萌發新芽,但生長緩慢,此時進入夏季雨水充沛,植株地上部分生長進入旺盛生長期,是植物過度生殖生長重要階段,主要措施是控好肥水,充足植株營養,期間最關鍵的就是進行控制洋瓜的藤蔓生長及開花結果,必須在七八天一次進行瓜尖摘除,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的徒長,才會促使地下部分根系有充足養分供給塊根(既洋瓜薯)的生長。第一控制藤蔓生長,藤蔓長至3~5m及時掐尖;第二控制開花結果,及時摘除花芽;第三控制每株藤蔓數量,及時清除根部新生芽,保留2~3條主蔓。
(3)追肥及除草
扶手瓜根對氮素要求不多,以免莖葉生長過旺而結薯少,中后期要施一點磷鉀肥,隨著植株長大,施肥距離漸遠,在保持土壤濕潤的條件下,可采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施腐熟的人畜肥(有機肥)每袋追施1~2kg;隨時進行人工清除雜草,為了保證洋瓜薯綠色有機,全生育期禁止用使用有殘留的農藥和含重金屬的化肥品。
(1)扶手瓜根采收。在挖掘過程中必須試探的從側邊開挖,以免薯被挖壞破損,因破損薯兩三天就腐爛,無法存留。采收時間一般是從當年十月份開始到來年的二月,具體采收時間看生長情況或市場需求來定。
(2)進行扶手瓜根分類分級。收獲后,進行等級分類,挑除破薯爛薯后,晾曬1~2h,待薯表面水分蒸發后,按果型和單果質量進行分類分級包裝裝箱,進入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