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院長 龔稼立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編纂和實施民法典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民法典,正確實施民法典,是審判機關的重要政治任務和法律職責。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人民法院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民事司法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案件審判質量和司法公信力。民事訴訟活動是保護民事權益的重要主戰場。各級審判機關要扎實做好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更好地助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一是全面加強財產權保護。廣東是經濟大省,市場主體眾多而且活躍,2019年廣東審結的民事商事案件訴訟標的額為7500余萬億元。審判工作要更加強調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財產權益,深入推動形成明晰、穩定、可預期的產權保護制度,讓市場主體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不斷增強大灣區的市場活力。要積極推動農村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治改革,堅守好土地所有制不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更好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要加大保護各類經濟合同的有效執行,依法保障契約自由、促進公平交易、增進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健全企業破產和重整機制,進一步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二是全面加強人格權保護。廣東是人口大省,審判工作要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化解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保護公民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聲音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方面,更好地體現公平正義。在推進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中,要明確社會主體的權利、義務、風險、責任,讓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人身自由、行為自由、選擇自由符合法律規范、更有法律保障,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在“扶不扶”“勸不勸”“救不救”“管不管”等民事糾紛的是非判斷中,要明確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禁止什么,旗幟鮮明回應道德領域的法律問題,加強對社會主體自治、自主、自律的正向引導,把我國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優勢更好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三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廣東是創新驅動大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任務繁重,去年以來知識產權案件審結16.4萬件,占全國總數三分之一,很多跨國公司及國內知名企業選擇在廣東解決知識產權涉訴糾紛。我們要努力把廣州、深圳打造成為知識產權跨境爭端解決的“優選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數字版權、標準必要專利領域以及馳名商標、老字號等知名品牌方面,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嚴厲制裁盜版侵權和不正當競爭,堅決維護創新企業的市場交易安全,保護創新人才合法權益,更有效地把科技生產力充分釋放出來。依法支持市場主體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經營管理創新,推動廣東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健全、更有國際競爭力。
四是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廣東是自然生態大省,保護大氣、土壤、山林、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環境的任務艱巨,2019年全省受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為2.9萬件。審判工作要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完善訴訟管轄制度,加快推進粵北南嶺山區生態環境保護區建設,依法守住生態安全底線;要以練江、茅洲河等水系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為重點,切實加大制裁各類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侵權行為力度,鞏固和擴大“讓廣東河湖更美”大行動的戰果;要加強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修復機制,探索環境修復令制度,支持檢察機關和環保社會組織廣泛參加環境公益訴訟,加大依法治污攻堅,讓人民群眾更充分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學習好、貫徹好、實施好民法典是人民法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職責。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的有力監督下,全省法院要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結合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在依法護航“雙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把貫徹落實民法典與做好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結合起來,與促進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與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注意防范重大風險挑戰結合起來,與推進多元解紛機制、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結合起來,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