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劉 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律師等法律服務隊伍的高度信任和殷殷期待,作為律師,我們應當肩負起全力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的光榮使命,在民法典實施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民法典旨在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而律師的天然使命恰恰就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律師的法定職責恰恰就是“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群眾遇到矛盾糾紛、需要法律幫助,大部分時候都是找律師。專業性與實踐性高度結合的特點,使得律師天然具備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的專業基礎。民法是律師職業訓練的基礎性學科,民法典是每一個律師提供專業服務的必備基礎知識,可以說,每一個律師都應當而且必須具備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的個體能力。
同時,律師是為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各群體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是社會方方面面的緊密聯系者,具備讓民法典家喻戶曉、落地生根的路徑優勢。特別是我省自2014年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以來,上萬名律師常年深入社區一線,活躍于田間地頭,開展法律宣講、法律咨詢、法律服務,形成了成熟的工作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已然成為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的生力軍。
當前,律師行業已經自上而下自覺進入角色,省市律師協會已經全部成立民法典宣講團,積極行動起來了。接下來,全省律師在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過程中將重點著力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緊緊抓住民法典人民至上的精神內核,為我省弱勢群體提供專業服務。廣大律師在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的組織下,將全面投身公共法律服務,精準對接困難群眾法律需求。當前疫情常態化條件下,律師在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時,更要突出關注以下群體的法律服務需求:對因疫情導致的勞動報酬支付、勞動關系解除、工傷賠償、房屋租賃等糾紛;因疫致貧的勞動者、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及因疫返貧群眾;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老年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婦女等作為法律援助重點對象,律師要參與推動逐步將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事故賠償、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等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解決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在農村,律師要依托公共法律服務網點,主動為低保人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農村特困戶等幫扶對象提供法律幫助,切實體現民法典的精神要求。
二是牢牢把握民法典平等保護的基本原則,為各類市場主體保駕護航。民法典為各類市場主體制訂了完備的法律規則,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產權,確立了公平的市場運營規則。律師在服務各類市場主體時,要善于引導市場主體增強規則意識、契約意識和法治觀念,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民法典貫徹實施。律師不僅可以在具體的案件辦理上“以案釋法”,將民法典落實到每一個案件、每一次服務中,還能更精準地針對各類市場主體對于民法典的需求與定位,實現結對服務“定制化”。
三是充分發揮民法典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里程碑式作用,為建設法治政府添磚加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推動民法典實施擺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增強貫徹實施好民法典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民法典各項新規定新精神新要求貫穿到政府依法行政全過程,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我們要牢牢把握民法典頒布實施這一重大契機,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普遍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有利條件,引導各級行政機關逐漸適應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引導政府工作人員進一步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持續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各級政府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立良法于天下,民法典實現了靜態的完善,而只有使民法典真正得以貫徹實施,才能使國民社會實現動態的昌盛。作為法治精神的信仰者、法治實踐的參與者、法治建設的受益者,我省廣大律師將滿懷責任感和感恩心,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全力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讓民法典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