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麗,施利承,戴家雋
(1.南通大學 特種醫學研究院,江蘇,南通 226000;2.南通大學 航海醫學研究所,江蘇,南通 226000)
“十三五”是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海運實現轉型升級、向海運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1]。船員是實施國家海洋戰略的基礎力量和關鍵性競爭因素,不僅在現代航運體系的安全運行中起到重要作用,還在國家海防安全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3]。
遠洋航行具有航次周期長、海外時間長、行業風險大、高流動性等特點。一方面遠洋船員長期生活在海上,活動空間相對狹小、生活環境單調、人際交往活動受限容易產生孤單、矛盾和沖突[4-6];另一方面,遠洋船員需要應對各種應激事件容易發生應激反應,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對航運安全起到重要的影響,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傷[7-8]。如令人震驚的“魯榮漁2628”號11名船員殺死其他22名船員事件正是各種原因導致船員心理危機爆發而造成的惡性事故[9-10]。
航運管理部門、航運企業也已經認識到心理危機對航運安全作業的影響,如何對遠洋船員進行危機干預已經成為熱點問題[11-12],但目前尚缺乏相應的干預體系。建構一個專業有效、運行有序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前提,對于保障及時、有效、科學的心理危機干預具有重要的作用[13]。因為遠洋航行遠離海岸和通信技術的限制,不能實現即時即地的通訊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因此探索適合于遠洋航行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和策略對于保證航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心理危機發生突然、起因復雜,成功的心理危機干預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領導機構、輔助部門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首先需成立航運業心理危機干預的專門組織管理機構,并將之整合納入航運突發危機事件的指揮應急救援體系,建立分級負責為主的心理危機干預應急管理體制。根據危機干預的經驗,從組織管理方面,建議根據具體情況建立遠洋船員心理危機干預應急指揮機構、日常事務管理機構和心理危機專家委員會。從管理上保證突發事件后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序和高效開展。此機構可以為松散機構,負責人由航運管理部門領導人和企業負責人兼任。
應急指揮機構由航運公司管理部門牽頭,由各航運企業負責人及遠洋航行負責人(船長或政委)參與成立心理危機指揮中心。其職責是在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的支持下,對各種遠洋航行中突發心理危機事件進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按照遠洋航行突發危機事件的要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組織、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工作。
遠洋船員心理危機日常事務管理辦事機構由岸上危機管理工作處、船上危機管理處和岸上危機學術機構組成。岸上危機管理工作可由船員管理處負責,船上危機管理由政委和船長負責。岸上主要負責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及日常檔案的管理、信息查詢等,船上危機管理工作主要負責日常心理狀況觀察、記錄,及時發現危機征兆及進行初步處理。岸上危機學術機構主要依托心理危機干預專業機構,對船員心理危機的發生、發展、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等進行專業研究,為船員危機干預提供理論依據,定期組織船員心理危機干預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水平。
心理危機專家委員會主要是成立遠洋船員心理危機干預應急小組和專家團隊。團隊由精神衛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及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負責對心理危機應急干預方案的制訂、心理危機干預具體措施的組織和實施、為心理危機中心指揮提供決策建立和技術指導,另外還負責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建設,對參與心理危機干預的領導和船員進行危機常識、危機理論和危機干預技術的培訓。指定1-2人為應急聯絡人,負責危機應急處理的信息溝通。
根據遠洋船員的工作特點和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把遠洋船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分為三級:心理危機預防系統、心理危機預警系統、 心理危機應急處理系統和心理危機后干預系統。
心理危機干預是提前杜絕心理危機的發生[14]。對于遠洋船員來說,危機預防在心理危機干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遠洋航行不能配備專職心理工作人員,心理工作主要由政委或船長負責;另一方面遠洋航行時間長,由于通訊技術不完備,一旦發生危機,不能保證即時進行專業系統心理干預,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遠洋船員心理危機預防系統,以降低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心理危機預防系統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遠洋船員心理檔案數據平臺,對在冊的遠洋船員進行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心理檔案,并實現數據共享;將船員心理健康納入遠洋船員技能培訓課程,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危機知識宣傳,使船員了解心理危機的發生發展規律,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對船員進行定期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訓練,消除船員的不良情緒,優化心理品質,提高耐挫能力;對政委進行危機干預理論和知識的培訓,教會其識別危機和簡單的危機處理技術。
心理危機預警系統是從根本上防止心理危機惡性事件發生的超前危機管理體系[15]。通過對危機對象、嚴重程度和危害程度進行分析和評估,及早發現和識別危機因素,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意外的發生,將危機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建立遠洋船員心理危機篩查制度,對高危群體,如新入職的船員、近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船員、存在原生家庭問題的船員等進行甄別和輔導;針對有一定的沮喪、低落、憤怒情緒、人格改變或行為異常甚至出現自傷或傷人行為的遠洋海員,根據情況進行專業心理治療或送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在上船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和篩查;建立船上心理健康工作規范,適時掌握船員心理動態,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心理危機應急處理系統主要是針對已經出現過度或異常的情緒行為,泛化明顯,社會功能水平已經受到明顯影響,有潛在自殺和傷害他人與危害社會行為的遠洋船員進行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當事人從心理上解決迫在眉睫的危機。目標是減少次級傷害,使當事人功能恢復正常,降低自傷或傷他的危險。
心理危機應急處理主要包括:
啟動建立社會支持系統,遠洋船員往往親人朋友不在船上,需指定專人多關心、安慰當事人,為其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保證船員船上安全,下船以后,及時對接親朋好友為其提供支持。
按照心理危機干預方案,綜合運用危機干預技術,提供個體或團體心理干預活動,穩定當事人情緒狀態,阻止傷害行為,保障船員和航運財產安全。
建立重度心理危機船員的海上救援和轉介機制,保證其安全轉移到醫療機構進行專業心理治療。
遠洋船員的工作模式基本是半年在船,半年休假。航行時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船員登岸后往往因長時間與家人分離,迫不及待回家與家人團聚,且船員來自全國各地,難以組織集中心理輔導。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解決此問題。所以建設遠洋船員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平臺,包括電話熱線、APP、微信等平臺,實現船岸遠程服務連接,可實時指導心理問題的評估、應對及危機處理的后續跟蹤等。
遠洋航行長時間航行在海上,不能配備專業心理人員,心理危機又往往發生于長時間航行時,因此需要對政委、船長或從遠洋船員中選拔人員進行專業心理危機的培訓,建立專業的海上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和岸上專業隊伍相結合,共同保障遠洋船員的心理健康和杜絕危機事件的發生,保障航運安全。海上心理危機干預人員的培養可采用“集中培訓+有督導的實踐”的方式進行,使其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常見心理問題和異常心理的識別與評估方法、危機狀況時的應急保護措施等知識和技能。岸上隊伍可從海員醫院、航運學校及社會心理專業組織中招募經驗豐富的心理危機干預專業人員和專家組成。
遠洋航行不僅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危機,影響船員個人健康和航行安全,而且給心理危機干預造成一定的困難。本文結合遠洋航行的特點,從遠洋船員心理危機干預的組織體系、技術體系兩個維度構建了適用于遠洋航行船員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旨在形成全程、全員防控機制,以指導航運管理部門和船運企業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實踐,為維護遠洋船員心理健康,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和及時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提供條件,更好的保障航運安全。本文構建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指導框架,未體現具體實施措施,在實踐過程中須要進一步細化,而且文中構建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復雜的體系,需要多部門聯動協同才能完成,在實施過程中還需結合具體情況調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