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見云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云南 個舊)
膿毒癥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具體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受到肺炎、腦膜炎、腹膜炎以及膽管炎等疾病的影響而發病,出現呼吸紊亂、心率加速、血糖升高、尿量減少、發熱以及寒戰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膿毒癥的發病機制目前還未完全明確,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缺乏準確的依據,導致患者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從而對膿毒癥長期的治療所不利[2]。本次研究通過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83例ICU膿毒癥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病原學類型的差異與PCT之間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重癥醫學科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總計83例ICU膿毒癥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有男性47例,女性 36例,年齡 55~75歲,平均(64.41±1.19)歲,其中有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21例,合并外傷感染的患者12例,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4例,合并全身感染的患者15例,合并胰腺炎的患者4例。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符合《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中關于膿毒癥的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和家屬皆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在ICU治療時間<72 h的患者;排除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積極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
在入院當天,采集患者3 mL的靜脈血檢測PCT的濃度,采集完成后借助醫院最新的血清離心機制作血清樣本作為備用,將轉速設置為3000 r/min,半徑設置為16 cm,時間為10 min,制作完畢后將血清樣本立即送往醫院的檢驗中心免疫室進行檢查[4]。采用醫院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對血清樣本的PCT濃度進行檢測,檢測方式為夾心法聯合全自動熒光定量檢測,將配套的試劑盒對PCT的情況進行分析,若PCT的濃度≥0.5 μg/L,則表明該血清樣本的PCT顯陽性,分析方式采用盲法,若首次檢測出PCT的濃度<0.5 μg/L,則1~2 h后再次進行檢測,對于無法及時檢測的血清樣本,將其保存至專門的冰柜中,并且在1 d內完成檢測[5]。對患者的可疑感染部位作為病原體樣本,進行血培養、尿液培養、腹腔引流液培養、腦脊液培養以及痰液培養,采用全自動鑒定儀測定細菌培養樣本,血培養儀及配套的血培養瓶測定血培養樣本[6]。
此次研究將SPSS 18.0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CT濃度與病原學類型的關系:83例ICU膿毒癥患者中,共制作了232份培養樣本,經病原學檢測顯陽性的有163份,病原菌培養陽性率為70.26%(163/232),在病原學檢測顯陽性的樣本中,符合病菌要求的有71份(43.56%,71/163),致病菌陽性率為30.60%(71/232),其中由于革蘭陽性菌而感染的10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4例,致病菌陽性率為40.00%(4/10),由于革蘭陰性菌而感染的49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36例,致病菌陽性率為73.14%(36/49),由于真菌而感染的12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5例,致病菌陽性率為41.67%(5/12),革蘭陰性菌而感染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PCT濃度與病原學類型的關系[n(%)]
膿毒癥(Sepsis)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外科感染疾病,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膿毒癥可以由任何部位的感染而導致發病,并且具體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通常根據病情程度分為膿毒性休克、嚴重膿毒癥以及膿毒癥[7]。膿毒癥患者一般受到肺炎、腦膜炎、腹膜炎以及膽管炎等疾病的影響而引起,在臨床上通常會出現呼吸紊亂、心率加速、血糖升高、尿量減少、發熱以及寒戰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器官功能障礙進而導致休克,如果治療不及時沒有遏制住病情的發展,極容易造成膿毒癥患者的死亡,對其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8]。目前臨床上對于膿毒癥的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疾病狀態進行準確的了解,進行有效液體復蘇。進行血培養、尿液培養、腹腔引流液培養、腦脊液培養以及痰液培養等,根據細菌或真菌培養的結果分析患者的感染類型以及病情發展情況,從而盡快給予患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并還能幫助找引起感染的原因,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患者血糖的監測,防止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情況[9-10]。針對膿毒癥,最有效的方式是根據其發病機制來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但由于膿毒癥的發病機制目前還未完全明確,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缺乏準確的依據,導致患者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從而不利于膿毒癥長期的治療[11-12]。根據相關研究學者表明,PCT會在人體的細胞內水解成降鈣素,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膚物質,在健康人體內的含量極低,而患有膿毒癥的患者,血液中的PCT濃度會急劇增高,因此通過對患者的PCT濃度進行監測,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感染情況和感染類型,從而判斷膿毒癥患者如何選擇適用的抗生素,降低了患者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的風險[13-14]。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受生活和飲食方面的不規律以及環境和空氣污染等的影響,再加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的不斷影響,吸煙酗酒的人越來越多,導致膿毒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了膿毒癥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對于膿毒癥有效的治療手段對社會有重要的意義[15]。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83例ICU膿毒癥患者中,共制作了232份培養樣本,經病原學檢測顯陽性的有163份,病原菌培養陽性率為70.26%(163/232),在病原學檢測顯陽性的樣本中,符合病菌要求的有71份(43.56%,71/163),致病菌陽性率為30.60%(71/232),其中由于革蘭陽性菌而感染的10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4例,致病菌陽性率為40.00%(4/10),由于革蘭陰性菌而感染的49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36例,致病菌陽性率為73.14%(36/49),由于真菌而感染的12例,PCT濃度顯陽性的有5例,致病菌陽性率為41.67%(5/12),革蘭陰性菌而感染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ICU膿毒癥患者的PCT濃度與病原學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
綜上所述,ICU膿毒癥患者的PCT濃度與病原學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根據對PCT濃度的變化進行實時監測,能夠判斷膿毒癥患者如何選擇適用的抗生素,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PCT相比病原學更有高效性以及準確性,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