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花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中心衛生院,山東 淄博)
標本溶血是指血液標本從采集到檢測的過程中由于某種因素影響,導致紅細胞受損,使細胞內物質進入血清的現象[1]。據相關研究證實,標本溶血會對生化檢驗結果形成影響,導致結果產生誤差,不利于疾病的診治,阻礙患者的治療進程[2]。因此,對造成標本溶血的相關因素進行預防控制,降低標本發生溶血的可能,有助于減少溶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對于臨床診治具有重大的價值[3]。本研究對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進行體檢的92例健康體檢者的血液標本進行不同處理,試分析生化檢驗中標本溶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詳見下文。
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進行體檢的92例健康體檢者納入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常規采集血液標本,并將其放置在兩組試管中,其中實驗組血液標本經人為溶血處理(n=46),對照組血液標本行常規處理(n=46)。對照組中男26例,女 20例;年齡 18~67歲,平均(42.1±2.6)歲。實驗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20~68歲,平均(43.2±2.4)歲。兩組研究對象基本信息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告知后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相關文件,經我院相關醫學部門審批。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者;肝腎器官嚴重受損者;精神意識不清晰,無法正常交流者。
所有研究對象在檢查前做好其他檢查措施,并指導研究對象在檢查前12 h處于空腹狀態。在早晨空腹情況下,抽取4 mL靜脈血無菌保存,分別裝進兩支無菌生化管內各2 mL,對其中一支管內標本充分攪動后,提取實驗對象的血液標本進行分析,以轉速3000 r/min離心8 min后分離標本血清,使用統一的血液檢測分析儀器[4]。觀察血液標本顏色變化情況,呈現出明顯的紅色表示為溶血標本;另一支試管靜置1 h后以相同的檢驗方法,血清無肉眼可見黃疸和乳糜。
取分離的184份血清標本分別檢測葡萄糖(GLU)、谷丙轉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總膽固醇(TC)、肌酐(CREA)、尿素(UREA)、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5]。檢驗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
觀察對比兩組標本的檢驗結果。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分別采用t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標本中的TBIL、AST、UA、LDL、ALT均明顯增多,CREA、GLU明顯降低(P<0.05);UREA、TG、TC、HDL組間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液標本檢驗結果對比
導致標本溶血的相關因素包括:(1)據統計,大多數醫院采集血液標本時使用的是真空管,有時由于真空管負壓過大,血液標本進入試管后血細胞相互碰撞,導致細胞受損或破裂而發生溶血。(2)試管不合格,采血管制造廠家在制造時未確保好試管內壁足夠光滑,導致血細胞破裂[6]。(3)由于在檢驗過程中有些試管會添加促凝劑,從而使溶液殘留對血細胞產生影響。(4)分離操作不當,離心時速過快,離心管和套管底部有硬性物質,導致紅細胞擠壓破裂;盛放血標本的玻璃器皿有裂縫,離心時細胞破裂。(5)收集血液標本時操作不規范[7]。
人體內紅細胞中AST活性遠遠高于血漿活性,當血液標本溶血后,血清中AST活性會顯著增高,出現溶血標本中AST水平高于未溶血標本。AST在臨床中主要用于檢測肝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若出現溶血標本就會使AST水平升高,檢驗結果會出現假陽性[8]。ALT在紅細胞中的含量約是血漿中的7倍,標本溶血后ALT水平會顯著升高。總膽紅素(TBIL)檢驗采用的是重氮法,會生成紫紅色的耦氮膽紅素,在波長為540~560 nm處有光吸收;而血紅蛋白在波長540~550 nm處有光吸收,與耦氮膽紅素的色波長十分接近[9]。標本溶血后大量血紅蛋白進入血清,導致檢驗結果總膽紅素水平升高。ALT可以反映出人體內肝臟的分泌功能,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經過降解在人體內皮形成的一種有機復合物,對膽紅素進行檢測,可以對人體肝臟的分泌功能進行判斷。紅細胞中的LDL含量與血漿中的含量差較大,標本溶血時,紅細胞中的LDL進入血清,使檢驗結果該水平偏高;紅細胞內物質與檢驗試劑發生化學反應后對檢驗結果形成干擾,導致溶血標本的GLU水平偏低,分析可能是由于成熟紅細胞溶血后,還原性輔酶NADH、HADPH進入血清中抑制了GLU的表達,稀釋了血清中待檢驗指標的水平。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標本中的TBIL、AST、UA、LDL、ALT均明顯增多,CREA、GLU明顯降低(P<0.05);UREA、TG、TC、HDL組間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實際上,溶血標本中的所有檢驗指標可能均受到了影響,只是受影響程度不同,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預防標本溶血的措施:(1)確保注射器和采血試管的無菌性;(2)采集血液標本時止血帶不宜捆綁太緊,時間不宜過長,穿刺部位皮膚要干燥清潔,抽取血液時速度應緩慢進行;(3)合理保存標本,切勿劇烈晃動,不可冷凍;(4)重視采血器械的質量,選擇信譽較好的生產廠家,確保包裝無漏氣,抗凝劑無沉淀或過期;(5)檢驗血液標本時,應控制好離心速度,避免對紅細胞造成破損。
綜上所述,在生化檢驗項目中,出現溶血現象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疾病患者,會使檢驗結果的假性增高,阻礙臨床治療。臨床檢驗中需嚴格把控好每一個流程的質量,減少標本溶血的發生,并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