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臣
(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原發于腦實質內的非外傷性出血,極具破壞性,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病殘率。腦出血的原發性損傷主要由血腫壓迫所致,腦水腫、氧化應激、炎癥反應、腦疝等能夠造成更加嚴重的繼發性損傷[1]。有研究表示,它在腦卒中的發生率達到了25%[2]。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一旦起病較為緊急,死亡率可高達40%,即使沒有生命危險,患者也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一些相關癥狀,如吞咽困難、言語不利、語言功能障礙。此外,大多數患者的肢體還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意識往往也會出現障礙。其中,偏癱則是其他癥狀中的常見類型,患肢會出現無力,而且對患者的神經功能也有一定的損傷,這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3]。調查表示,腦出血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更會因為治療方案的不合理而增加后期恢復的難度,如果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則可能減輕患者出現的一些運動功能障礙,提高患者患肢肌力的恢復,并減少對神經功能的損害。因而,對腦出血的臨床治療研究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4]。本實驗中,對于收治的腦出血患者選擇用通竅活絡湯,并適當加減藥物治療,旨在為此疾病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方法提供一定有意義的參考,從而為臨床上腦出血治療方法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奠定基礎。在本實驗中選取110位腦出血患者,對患者應用早期的康復運動訓練,同時配以通竅活絡湯進行加減治療,作用較好,具體的情況如下。
從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此進行救治的腦出血患者中隨機選取110位,將全部的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55人)和觀察組(55人),兩組患者的出血量在45~60 mL,所有的患者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的區別,一般資料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n,±s)
參照《腦出血的判診依據和療效判斷》對所有的患者進行判斷,且全部的患者都符合腦出血的辨證標準,通過對腦部進行CT檢查,確定為腦出血,起病之前有高血壓的癥狀,手術救治后,患者都處在腦出血恢復期,有較為清醒的意識,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癥狀并且患肢無力。假設患者之前不具有腦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腦出血的病史,功能性消化正常,同時,患者沒有重要器官出現喪失功能的情況,而且排除有精神上的問題。
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時候,觀察組的腦出血患者均選擇早期的康復運動訓練方法對其進行治療,至于治療組的腦出血患者,則在應用早期康復運動訓練的同時,選擇通竅活絡湯加減藥物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
1.3.1 觀察組
對于兩組患者都實施相同的手術救治,手術后等到患者的情況慢慢穩定下來,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運動訓練,幫助患者在病床上進行關節的活動,如坐臥以及站立訓練,還有日常一些活動的訓練,并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調節運動的強度。而對觀察組的患者予以降壓、降糖以及調脂,在恢復期的這一段時間內,要注意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如果患者腦部情況在手術后不是很樂觀,必要時可以為其提供改善腦供血等治療措施。
1.3.2 治療組
患者在應用觀察組救治方法的同時,選擇通竅活絡湯并合理加減藥物來救治(組方:黃芪60 g,赤芍、紅花、桃仁、三七各12 g,川芎、當歸、牛膝各10 g,麝香1 g)進行治療,先用水將所有藥材浸泡約30 min,之后用文火水煎成湯劑,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的量以200 mL為佳,堅持服用1個療程(14 d左右)后觀察情況。如果患者出現了眩暈,則可加入菊花、鉤藤各15 g,天麻10 g;如果患者患肢麻木或是疼痛,則可適當加入雞血藤、桑枝各25 g,地龍20 g[5]。
臨床療效標準:①患者的患肢力量變化情況與治療前相比沒有明顯的改善,語言等功能障礙加重,神經功能損傷較為嚴重,則是無效;②患者的患肢力量變化情況得到些許改善,且言等功能障礙有恢復的趨勢,神經功能損傷較輕,則是有效;③患者的患肢力量變化情況得到較大的改善,并且與治療前相比,語言等功能障礙消失或大幅減退,神經功能幾乎沒有損傷,則是顯效。
肌力水平的判斷標準:①0級:完全癱瘓,肌肉無收縮;②1級:肌肉可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③2級:肢體能在床面上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④3級:肢體能抵抗重力離開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⑤4級:肢體能做抗阻力動作,但不完全;⑥5級:正常肌力。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并對數據進行顯著性檢驗,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實施早期康復運動訓練,同時應用通竅活絡湯,并酌情加減藥物治療,總的有效率為92.73%,僅4例治療沒有效果;觀察組僅采用早期康復運動訓練總有效率僅有72.73%,治療沒有效果的有15例,見表1;兩組患者的患肢肌力情況如表2,治療組患者的患肢肌力情況要比觀察組好;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見表3。治療組的臨床作用比觀察組的更為突出,通竅活絡湯加減治療腦出血在臨床上更能達到好的作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作用統計[n(%)]

表2 兩組患者救治后患肢的肌力情況[n(%)]
表3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s, 分)

表3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s, 分)
組別 救治前 1個月后 2個月后治療組(n=55) 14.13±1.77 7.73±1.41 4.66±3.27觀察組(n=55) 13.40±2.07 10.28±2.19 8.93±1.34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實施早期康復運動訓練,配以通竅活絡湯,并適當加減藥物來治療腦出血相比其他方法,所取得的作用更明顯。腦出血是近幾年來一種常見的腦科疾病,
從中醫層面講,它屬于中風的范疇;從發病的病因以及發病的機理等方面來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過對此進行研究,
與患者體質以及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如飲食不當、過于勞累、情緒波動等,從而引起臟腑陰陽失衡,血溢于腦,往往表現出肢體無力等癥狀[6]。隨著醫療方法的不斷進步、發展,如果僅僅選用單一的方法來治療腦出血,不能有效改善腦部的功能。所以,多種藥物的聯合使用,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選用通竅活絡湯加減治療,其中,黃芪可以補氣升陽,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赤芍、紅花和桃仁活血化瘀;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當歸補血又能活血;牛膝除了活血化瘀,還能強筋健骨;麝香醒神、開竅[7]。研究表明,通竅活絡湯中的多種成分配伍應用,能夠有效促進腦部創傷處的恢復,減輕腦部神經的損傷。同時,合理加減藥物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增強治療作用[8]。除此之外,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規律也很重要,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適當運動,否則極易引起腦出血;學會放松心情,控制緊張等情緒,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以及休息習慣。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僅僅實施早期康復運動訓練比較,配以通竅活絡湯加減治療腦出血,更能達到良好的療效,而且對患者的恢復情況有很大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