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永安
(新疆吐魯番市人民醫院,新疆 吐魯番)
中醫診治是中醫治療中比較普遍的方法。中藥調劑的含義是:按照中醫醫生的處方合理配藥,為患者制作中藥[1-2]。但是,涉及中藥調劑的中藥非常豐富,通常需要臨時部署。因此,這項工作更加困難,導致安全事件的發生率顯著增加。選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名患者,分析探討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的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將其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9.32±9.36)歲,觀察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9.22±9.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該研究給予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我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也充分了解了這項研究并批準該研究。
對照組患者取藥時不使用處方分析,而是直接進行藥物調劑。
觀察組患者在服藥時使用中藥處方分析。在分析處方時,藥物的分析和部署應基于以下內容。
①分析處方。當患者某種疾病發作在醫院就醫時,中醫會帶“望聞問切”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診斷,然后根據診斷給患者開具處方。處方簽發后,患者會將處方交給藥劑師。此時,藥劑師將分析處方,然后檢查患者的診斷。例如,處方藥確實可以起到臨床癥狀的針對性作用,那么就可以取藥;如果藥劑師根據診斷和處方分析后發現醫生開出的處方不符合患者的條件,則藥劑師將與主治醫生取得聯系并進行第二次討論。通過處方分析,可以糾正主治醫生開出的處方中的錯誤。
②用藥目的分析:我國中藥種類繁多,作用復雜。通常,相同的藥物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因此,中國的藥劑師必須具有豐富的藥學知識。在臨床主治醫生開出處方后,中國藥劑師應根據處方中所用藥物的目的對其進行分析。另外,開處方后,臨床主治醫生沒有告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這使患者產生了更多的疑問,中藥師將告知患者詳細的預防措施、沖泡方法、藥物劑量等,從而患者可以安全用藥。
③藥物匹配分析:使用中藥時,所用藥物的劑量和種類不同,作用也不同。在分析處方時,中藥師應根據患者的診斷配藥。自古以來,中藥師一直以“十九畏,十八反”的原則來配藥,以確保藥物間不會出現相克,避免損害患者的身體。
④注意事項:除上述對中藥師處方的分析外,還應在配制藥物時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傳統中藥中,藥物復雜多樣,使用方法有多種,如壓碎、研磨、局部應用、口服等。在確認處方正確后,藥劑師將在處方中標出相關注意事項。
比較兩組中藥調劑中的錯誤發生率(處方結構未知、處方不規范、用藥過量、腳注未標記、配藥錯誤、禁忌證和發藥錯誤)、不良藥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率、藥物不良反應、治療滿意度。我院采用自制表格調查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評估標準:總分100分,很滿意:81~100 分,滿意:61~80 分,治療不滿意:≤ 60分。
采用SPSS 22.0對本研究中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調劑差錯發生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觀察組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1 中藥調劑差錯發生率(n, %)

表2 不良藥品反應率和不良藥品安全事件發生率比較(n, %)

表3 滿意度對比(n, %)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醫療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臨床機構對藥物服務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藥物服務的重要性也在逐漸得到體現[3-4]。中藥治療是我國醫學中獨特的治療方法,與西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藥調劑是中藥治療的重要步驟之一。首先,由于涉及的中藥材料種類繁多,并且對藥劑師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制備藥物時容易出錯,這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潛在的風險[5]。近年來,它在臨床上已逐步得到推廣,中藥處方分析,即中醫從業人員在進行中藥調劑前應認真閱讀臨床醫生開具的處方,并全面分析處方的內容、用途、藥物的劑量、腳注等,從而有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提高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性[6-8]。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對中藥處方進行分析后,中藥調劑失誤,不安全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有應用價值,對患者治療有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