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江西 宜春)
隨著靜脈藥物用藥量以及用藥頻率的上升,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的出現使得現階段醫院內靜脈藥物均可在此處完成集中調配,保證了靜脈藥物配制的規范,并便于臨床對此種藥物的使用進行管理,促進臨床靜脈用藥的安全與有效[1]。但若僅為非整瓶(支)用量靜脈藥物的集中調配采用常規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導致靜脈藥物的調配有效率與差錯率均無法有效滿足實際臨床預期,需要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提升整體管理質量與效果[2]。PDCA循環是一種經過實踐較為有效的提升工作質量的管理方法。其通過將所有工作內容進行預先計劃,并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工作計劃實行,其后根據執行后工作質量尋找現有的工作計劃漏洞并改善,以此達到逐漸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與質量的目的。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PDCA循環在非整瓶(支)用量靜脈藥物集中調配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展示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此2年時間段內靜脈藥物集中調配中心醫師共12名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所有藥師根據雙盲法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6名藥師,男2名,女4名,平均年齡為(29.87±4.23)歲,平均工作年限(6.27±1.67)年;對照組共6名藥師,男3名,女3名,平均年齡為(30.13±4.09)歲,平均工作年限(6.14±1.59)年。將兩組基本資料互相比對,其結果無差異(P>0.05)。所有研究對象已了解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藥師僅采用常規管理方法進行管理,觀察組藥師采用PDCA循環進行管理,具體管理方法如下。
對照組:制定相應的靜脈藥物調配規范,詳細規定藥師在工作期間,對各種靜脈藥物的調配方法、流程、步驟等,并規定藥物的入庫、出庫需要詳細記錄,并注意記錄詳細,保證可根據記錄完成對藥物的追蹤。
觀察組:根據PDCA循環首先針對現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規范進行詳細分析。找到其中的不足,進行相應補全,保證規范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其后根據PDCA循環完成工作流程的制定。P即是計劃:針對現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整體工作效率進行計劃。優化現有靜脈藥物的配置流程,盡量去除不必要的流程,縮短整體藥物配制時間,提升配置效率。其后嚴格規范相應的藥物出庫入庫,加強對藥物的來源、去處的記錄。其后D即是執行,根據與現制定好的配置中心相關規范進行嚴格執行,并保證每日對當天的執行情況進行討論分析。C即是檢查,根據每日對配置中心規范執行效果的分析進行討論,從而檢查此規范內容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并將不合理的規范找出,同時確定合理有效的規范,將其一同記錄。A即是處理,將不合理的規范問題進行相應處理,及時改善規范內容,保證次日的工作效率可進一步提升,對于無法處理的問題則應當詳細記錄并提交至下一個循環進行解決。整體循環在工作開始第1周需至少完成3次,其后每周減少1次,至少每周1次。
觀察分析兩組藥師經過管理干預后其藥物調配效率、差錯率以及服務滿意度。服務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問卷完成調查,該問卷主要包括對藥師配制藥物的效性、服務態度、供藥及時性等方面,由隨機挑選的100名用藥人員完成評價。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80~100分記為滿意,60~79分記為較滿意,60分以下記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人員數×100%。
使用SPSS 24.0軟件完成對所有數據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兩組藥師管理后藥物調配效率與差錯率互相比對,結果顯示觀察組藥師藥物調配效率、差錯率明顯更佳,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藥師藥物調配效率、差錯率比對(±s)

表1 兩組藥師藥物調配效率、差錯率比對(±s)
組別 例數 調配效率(min/組) 調配差錯率(件/月)觀察組 6 1.49±0.43 3.45±0.55對照組 6 2.17±0.36 8.43±0.57 t 2.970 15.400 P 0.014 0.001
比較兩組藥師的服務滿意度情況,其中觀察組藥師較對照組藥師服務滿意度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藥師服務滿意度比對[n(%)]
隨著各種惡性腫瘤疾病發病率的上升,現階段臨床對于靜脈藥物的需求量亦在逐漸增加。由于大部分靜脈藥物自身特性,需要即用即配,因此保證靜脈藥物調配質量,即可有效保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避免由于藥物自身質量問題而影響整體療效。通過設立靜脈藥物集中調配中心,將專門安排藥師進行靜脈藥物的調配,便于醫院對此類藥物的調配和使用進行管理,從而提升靜脈藥物調配的效率與質量。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靜脈藥物調配過程相對復雜,且部分藥物的調配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對藥師的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均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現階段臨床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整體工作效率與質量受限于藥師技能知識水平較低、工作流程不規范、管理方法不科學等,無法滿足實際預期。需要針對現有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工作管理實施高效的管理方法,提升靜脈藥物的調配質量與效果,以此達到提升整體治療效果的目的。
PDCA循環是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此種方法將工作步驟劃分為4大類,分別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3]。其中計劃即是針對現有工作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并在工作前制定詳細且完備的計劃,同時需要針對現有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善與解決,避免相同問題的再犯,以此指導工作的實施,保證工作的條理性與有序性。其后在執行階段,需要嚴格按照計劃的工作內容完成工作,其后檢查階段即是對執行階段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了解發生此種問題的原因,以及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從而了解其對整體工作質量的影響。同時,還可肯定執行階段中做的好的部分,將其保留,以逐漸提升整體的工作質量。最后是在處理階段,將執行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正,并將無法改正的問題納入下一循環中進行改正,使得整體工作質量在多個循環后逐漸提升,達到改善工作效率與質量的目的[4]。
現階段臨床由于惡性腫瘤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致使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的重要性亦逐漸增加。通過對所有靜脈藥物進行集中調配,可保證此類藥物的集中制備與管理,同時由于調配中心需要專門的藥師進行制藥,亦便于醫院對于此類藥師培養、管理,有利于提升藥師的技能知識水平,提高藥物調配質量。但由于此類藥物在實際調配中,普遍存在藥物調配速度較慢、差錯率較高、整體藥師服務質量偏差的問題,需要采取相應干預,提升藥師的工作質量[5]。
通過將PDCA循環應用至靜脈藥物集中調配,將逐漸改善調配速率較慢、差錯率較高以及整體服務質量較低等問題,使藥師的工作效率與質量進一步提升,達到提高整體藥物質量以及后續治療效果的目的。
本次研結果顯示,通過干預,觀察組藥師藥物調配效率、差錯率、服務滿意度均較對照組藥師更佳,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此種管理方法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可有效改善靜脈藥物調配的質量與效率,同時提升服務質量,是一種具有較高實際應用價值的管理方法。
綜上所述,通過給予非整瓶(支)用量靜脈藥物集中調配藥師實施PDCA循環可有效提升鑰匙的藥物調配效率、服務滿意度以及降低藥物調配差錯率,是一種具有較高實際應用價值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