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予思,陶娟,陳淩慧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安徽 馬鞍山)
隨著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認知越來越重視,臨床中人們主要通過體檢方式對自身健康進行檢查了解[1]。但部分人對于健康知識的認識尚且缺失,同時對于體檢時所需關注的注意事項的重視力度不足,導致對體檢結果的認可與配合度不高。因而,改善這一現象成為臨床相關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據相關文獻可知[2],健康教育管理對于護理工作的格外重要,對于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以及護理工作配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鑒于此,筆者收集近幾年本健康管理中心中實施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現將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選6000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在健康管理中心接受體檢的患者作為資料來源對象,將患者進行數字編序后進行均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例數均為3000例,患者年齡在26~54歲,平均(35.73±1.48)歲;患者文化水平如下:1835例患者文化水平為小學,1617例患者文化水平為初中,1277例患者文化水平為高中,947例患者文化水平為大專以及324例患者為本科以上。本次研究目的與過程均已通過體檢患者的同意以及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授權,且為確保組間基線數據并不會影響后續研究所得數據的公正性,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所得患者年齡、文化水平等數據檢驗提示P>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1 對照組檢查方式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患者在接受體檢之前,護理人員需為患者講述體檢項目的順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2)在體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現場人數以及項目重要性等依據具體安排體檢流程單和導檢單[3];(3)體檢結束后,護理人員根據體檢結果顯示對身體指標處于正常范圍內患者應仔細給予體檢報告說明,而體檢結果顯示患者身體指標存在異常則應及時通知患者再次進行體檢。
1.2.2 觀察組檢查方式
觀察組患者在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方式以及內容制定。護理人員需要實現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教育背景、職業等基礎信息并將患者個人信息建立專人檔案,同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分情況進行宣教,宣講內容可以是體檢項目相關注意事項、體檢前的準備事項等[4]。(2)體檢前的個性健康教育。體檢之前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對于自身的體檢需求制定相應的體檢計劃,計劃制定后需將計劃中的體檢項目內容、體檢目的、體檢詳細過程、體檢前的準備事項以及費用等情況與患者詳細介紹,患者如對體檢項目存在疑問,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患者做好體檢前準備工作后,護理人員需指引患者前往體檢科室接受體檢。(3)體檢中的針對性指引。患者在做好體檢項目事先準備后,護理人員根據各科室體檢人員情況進行安排患者前往體檢,盡量避免因體檢人數過多而導致患者等待體檢時間過長。(4)體檢后對報告詳細解讀。當患者體檢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體檢表單進行回收,并仔細檢查,如有遺漏體檢項目則需要帶領患者前往體檢。患者身體指標中處于正常范圍的,為患者進行耐心解讀。如若患者中有異常指標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數日后再次進行體檢,觀察患者該指標情況,如依舊異常則需查明指標異常原因。
院方可通過自制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測量表給予患者進行調查評估,其評估內容包括人體基礎指標的相關知識、體檢方式體檢所需注意相關事項等項目,分數值越高則說明患者對于知識的認知水平越好。
通過患者治療期間數據記錄兩組患者在體檢時間、體檢效率與體檢可信度上的數據,體檢時間以(±s)作為表現形式,體檢效率與體檢可信度以十分制評估,分數越高則說明效果越好。
患者在焦慮、抑郁情緒上可通過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5],分數以百分制評估,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在情緒上管理效果越好。
對于實驗所需要數據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 23.0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在健康相關知識認知、體檢效率、體檢時間上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兩種護理方式對于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以及體檢時間的影響(±s)

表1 兩種護理方式對于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以及體檢時間的影響(±s)
體檢可信度(分)對照組(n=3000)76.32±9.89 7.16±1.25 75.98±15.68 7.02±1.09觀察組(n=3000)89.64±9.75 8.65±1.34 59.67±18.67 8.95±1.23 t 9.856 5.687 10.322 6.495 P<0.05 <0.05 <0.05 <0.05組別 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分)體檢效率(分)體檢時間(min)
經過護理治療后,兩組患者相較于體檢前情緒評分均有改善,根據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在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改善上更據優勢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2。
表2 患者接受護理方案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s, 分)

表2 患者接受護理方案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s, 分)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000) 59.78±9.45 45.79±7.54 58.46±7.45 43.59±6.49觀察組(n=3000) 59.67±9.78 35.46±6.82 59.49±7.81 33.16±5.46 t 8.642 6.648 8.618 6.459 P>0.05 <0.05 >0.05 <0.05組別
經過護理比價,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在服務態度、服務主動性以及溝通等護理質量方面上更具保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體檢是作為疾病預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醫師對于疾病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但由于有部分患者對于體檢指標的知識認知并不高,其對于體檢項目的目的性不清楚,導致對自身健康的忽視,進而對于體檢的配合度與效率性存在敷衍現象。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中應用的均屬于健康教育學科領域,據相關文獻數據可知[6],臨床常規的健康教育對于患者過于機械化,對于不同患者需求變通彈性不足。而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方式是以人為核心的護理特點,其根據患者不同差異性,制定針對性有效的護理方式,極大體現其護理方式的人文性、全面性特點。
表3 患者接受護理方案后的護理質量情況比較(±s, 分)

表3 患者接受護理方案后的護理質量情況比較(±s, 分)
組別 服務態度 服務主動性 溝通能力對照組(n=3000) 79.64±6.58 79.85±7.54 79.46±7.46觀察組(n=3000) 89.48±7.54 87.69±8.16 88.62±8.13 t 9.452 9.842 8.697 P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中可知,接受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健康相關知識認知、體檢效率、體檢時間上顯著優于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且在情緒管理改善方面均相較于常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更具優勢,提示數據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方式在護理質量上更能為患者提供保障,這與本文中表格3數據相符合。
綜上所述,在健康中心為患者提供科學化、個性化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加科學、客觀地面對自身情況,讓患者對于醫師更具信賴感與依從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