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劉莉,鄭婷,高瞻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總醫院 口腔頜面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很多口腔頜面部疾病都會導致患者張閉口、咀嚼、吞咽困難,有時,因治療需要,如手術創傷等,也會影響患者經口進食,進而導致患者營養攝入困難,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復[1-2]。因此,鼻飼置管是口腔頜面外科護理常用的臨床技術之一,也是口腔頜面外科專科護士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內容。
鼻飼是將胃管通過鼻腔經食道送入胃內,代替正常情況下經口腔、咽部及食道進食飲水及服藥的通道,以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患者康復[3]。但患者多因局部疾病及心理恐懼等原因難以配合,導致出現一系列負面情緒如焦慮、煩躁等,此時,SP治療干預的及時介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感,幫助患者減輕或釋放部分心理壓力[4],采用勸導、啟發、鼓勵、支持、說服等方法幫助患者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有效的傾聽、解釋、建議、鼓勵、保證和全面的針對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建立形成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和對治療的信心,促使患者主動配合診療及護理操作,減少因護患配合不到位導致的操作失敗,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最終,通過有效的護理提升患者的治療后生活質量。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頜面部疾病鼻飼置管患者,隨機分配入SP干預組或常規護理對照組,每組25例。
將50例鼻飼胃管患者隨機分為SP干預組或常規護理對照組,每組25例,SP干預組進行針對性的SP護理干預的整體護理,對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全面健康教育;常規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數據使用SPSS 19.0軟件行Chi test,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認為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頜面部疾病患者多表現為痛苦面容、情緒低落、依賴心理強,尤其是面容改變者對治療及生活失去信心,有的患者焦慮不安、容易激動、抗拒治療(無法經口進行需經鼻留置胃管)。尤其在插管前患者最易出現緊張、懼怕、抗拒等心理問題,此時,護士應進行SP護理干預,善用資源,鼓勵患者接受來自家人、朋友、社會或各種機構的支持和幫助,安排與其親近的家屬親友陪伴,指導與患者加強交流,消除患者的悲觀、焦慮情緒,盡量滿足心理需求,提升患者自信,重建患者自尊,幫助其盡快適應術后變化及狀態。護士增加巡視次數及頻率,巡視時做到態度禮貌大方,語言誠摯親切,表情輕松自然,認真評估患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必要時給予適度的安慰與鼓勵,幫助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減輕和消除消極情緒,協助解決在院期間的生活困難。護患之間通過SP護理方式迅速建立互信合作的平等關系,使患者能夠自覺主動地理解護士的護理計劃并配合置管操作。在進行鼻飼置管術前,應告知患者及陪護進行鼻飼置管的目的及意義、置管術中的不適反應、患者術中配合要點和置管術后注意事項,并現場指導患者反復練習吞咽動作,以利順利置管[5]。與患者友好交談,利用正面心理誘導,有條件時還可以輔以置管術后患者的現身說法,打消患者的緊張心理。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不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要保持沉著冷靜,對患者進行安慰,與護士共同完成患者的置管術前準備及心理安撫工作。
為保證鼻飼置管的成功及安全,置管前要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根據患者特點選擇合適的胃管和患者體位。一般置管過程中采用半靠臥位避開患側,在置管術中,應盡量選用刺激性小,質軟的硅膠鼻飼管,以減少鼻飼管本身給患者帶來的痛苦[6]。當鼻飼管通過口咽和喉咽部時,請患者配合做吞咽動作,護士則順勢將鼻飼管送入,直至到位。整個操作時間盡可能地控制在20 s以內,以減少操作動作對患者的刺激。遇到喉咽部敏感的患者時,護士應注意關注患者在置管術中的反應,特別是當鼻飼管通過生理狹窄處,如鼻腔、喉咽等部位時患者的表現,必要時通過降低置管速度、局部輕撫按摩,配合患者的吞咽動作節奏,緩慢置管到位。
頜面部疾病患者根據病情差異,留置胃管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普通材質胃管每周更換1次(根據情況周期超過1周留置胃管均考慮留置硅膠胃管,避免多次留置,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及鼻粘膜損傷),硅膠材質胃管每月更換1次,嚴格按照時限更換。鼻飼液要正確配置,可與營養科取得聯系并提供患者病歷,個性化制定飲食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鼻飼,控制鼻注食的速度、頻次,單次及每日計量,食物溫度,注意保護鼻飼管的清潔與通暢。護士應適當增加巡視次數,主動與患者積極交流,了解其感受,以積極樂觀的狀態影響患者,及時給予指導鼓勵。必要時,經主管醫生同意后,向患者提供所患疾病療效的可靠信息,幫助患者以正面積極的心態對待所患疾病的事實,打消其悲觀情緒。另外,還要注意避免使患者產生對護士的過度依賴心理,幫助其提高自理的能力和信心[7]。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心理護理及干預措施,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放松治療,使患者適應留置鼻飼管的狀態,防止患者意外拔管。此外,患者如需長時間留置鼻飼管,責任護士應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況,包括家庭環境等,有針對性地與患者談心交流,做到關心、關懷到位,盡量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患者在行鼻飼術前明確知曉了操作的流程,降低了心理恐懼感和無助感,可以有意識地配合護士操作,與對照組相比,一次置管成功率明顯提高,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差異(n, %)
對干預組患者給與支持性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對鼻飼置管術術中操作流程及術后的不適反應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有效消除了患者對術中、術后不適反應的擔心和恐懼,能夠以比較平和的心態面對,心理狀況比較放松,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鼻飼并發癥發生幾率的比較(n)
經過有效的支持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治療的耐受程度及配合程度都優于對照組,患者未明顯表現出焦慮、不適甚至恐懼等不良情緒,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家屬及患者對護理程序滿意度比較(n)
通過對因頜面部疾病而行鼻飼置管術的患者實施SP護理干預,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仔細向其告知行鼻飼置管對治療的意義、置管后注意事項等,并通過對患者年齡、所患疾病、身體狀況等信息的全面分析評估,選擇合適的留置鼻飼管操作體位、鼻飼營養劑等,把SP護理模式應用到護理過程中,特別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和人文關懷,在關注患者的生理舒適度的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在置管術中及術后明確的患者主體地位,調動其主動意識,激發潛能,讓其在良好的身心狀態下接受治療。上述方法的使用,有效提高置管操作的成功率,減少了術中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緩解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最終實現了幫助患者加速康復的目標。同時,通過多方面的支持性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及陪護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配合意識,積極協助護士做好護理工作,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對醫療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是有積極意義的,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