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黃飛燕
(防城港市中醫醫院,廣西 防城港)
頸椎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在臨床上通常以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四肢乏力、行動困難、頭暈、惡心以及嘔吐等癥狀為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針灸推拿科收治的98例頸椎病患者為對象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針灸、推拿法治療聯合康復理療護理,將兩組的生活質量水平、臨床療效以及護理滿意度做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針灸推拿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頸椎病患者為對象,隨機以每組49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為27~63歲,平均(43.44±3.62)歲,病程為 6個月至 10年,平均(5.29±1.15)年。對照組有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為28~63歲,平均(43.52±3.59)歲,病程為6個月至10年,平均(5.33±1.09)年。兩組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符合頸椎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和家屬皆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的身體疾病。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積極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病理學骨質疏松的患者;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排除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遵循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進行頸椎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在治療期間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實施電腦中頻治療儀治療,起到鎮痛、鍛煉肌肉、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配合對應的活血通絡藥物、消腫止痛方及風濕跌打酒,1~2次/d,同時配合TZ-02型頸椎牽引椅進行治療,并且輔以生活干預以及心理疏導[3]。
觀察組實施針灸、推拿法治療聯合康復理療護理。常規護理的方式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實施針灸、推拿法治療聯合康復理療護理,針灸以頸項局部及循環取穴為主,大椎是督脈穴,為諸陽之會,針灸能激發諸陽經經氣,通經活絡,后溪、天柱分別屬手足太陽經,天柱為局部取穴,后溪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與督脈相同,二穴配伍可疏調太陽、督脈經氣,通絡止痛,頸夾脊、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疏通局部經絡,絡脈及經筋之氣血,通經止痛,脾俞、血海、足三里、天樞、氣海、關元健脾益氣和血,合谷、太沖謂之開四關,配合膈俞活血通絡止痛;電針并普通針或普通針:天柱、頸夾肌、后溪、大椎、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膈俞、足三里、脾俞、關元、氣海、血海、天樞;1次/d,中等量刺激,留針30 min。
同時,配合使用手指點穴促進機體功能恢復:頸百勞、玉枕、扶突、大杼、肩井、天宗、秉風、臂臑、曲池、合谷,1次/d,
可適時予拔罐、放血治療,穴位貼敷,1次/d,4~6 h/次(過敏者除外)。并且協助患者進行肢體關節的訓練,包括拔項法、項臂爭力、仰首望天、回頭望月以及米字操等中藥特色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在生活中避免長時間低頭,注意頸部的保暖,盡量食用祛風散寒溫性食物,少吃涼性食物以及生冷瓜果[4]。
根據兩組的生活質量水平進行對比,包括社會職能、情緒狀態、身體質量以及生理功能。
根據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治療后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頸肩及上肢活動恢復正常,睡眠質量良好;有效-治療后肢體麻木、疼痛等疾病癥狀明顯改善,頸肩及上肢活動有所改善,睡眠質量一般,生活在幫助下能夠自理;無效-治療后肢體麻木、疼痛等疾病癥狀依舊存在,頸肩及上肢活動受限,睡眠質量差。
根據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按照醫院給出的問卷調查方式,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90分為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此次研究將SPSS 22.0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數資料以(%)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用t檢驗,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兩組的生活質量水平(社會職能、情緒狀態、身體質量以及生理功能)在護理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水平在護理后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兩組的臨床療效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7.96%)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3.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中觀察組(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91.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生活質量水平(±s, 分)

表1 生活質量水平(±s, 分)
注:*與觀察組對比,P>0.05;**與觀察組對比,P<0.05。
社會職能 情緒狀態 身體質量 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7.40±5.72 67.82±5.61 57.05±5.45 66.92±5.56 58.43±5.34 67.59±5.49 56.59±5.23 65.32±5.47對照組 57.49±5.65* 60.33±5.63** 57.12±5.61* 60.46±5.26** 58.51±5.42* 61.03±5.62** 56.63±5.30* 59.84±5.41**組別

表2 臨床療效(n, %)

表3 護理滿意度(n, %)
頸椎病也被稱為頸椎綜合征,在臨床上包括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等。頸椎病的出現通常與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等有關,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5]。頸椎病患者在臨床上通常以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四肢乏力、行動困難、頭暈、惡心以及嘔吐等癥為主,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6]。頸椎病在中醫學中類屬“痹證”“項強”“眩暈”“頸肩痛”等范疇,病因是因為外傷、氣血不和、風寒濕邪侵襲、經絡不通等而導致發病,多因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因此治療該病以溫經活血、補中益氣、調和氣血為主[7]。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對頸椎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針灸、推拿法治療聯合康復理療護理,能夠幫助其肢體關節功能恢復,同時減輕疼痛感,加快了患者的康復[8]。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生活和飲食的不規律再加上膳食結構的變化,再加上受生活以及工作壓力的影響,缺少運動鍛煉、長時間低頭看電子產品等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對頸椎病有效的護理手段對社會有積極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兩組的生活質量水平(社會職能、情緒狀態、身體質量以及生理功能)在護理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水平在護理后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臨床療效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7.96%)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3.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中觀察組(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91.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對頸椎病患者實施針灸、推拿法治療聯合康復理療護理,相比常規護理的效果更加理想,調節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臨床療效,提高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法治療與有效護理方式對頸椎病患者的效果突出,能夠增加臨床療效,調節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