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梅,王曉萍
(新疆阿勒泰地區人民醫院,新疆 阿勒泰)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由于疾病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其康復治療難度極高,同時也是致死率極高的一類疾病。心血管相關疾病往往具備變化性和復雜性,是臨床護理治療中風險極高的科室之一[1]。本文意在研究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及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隨機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其中研究組患者50例,對比組患者5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 45~61歲,平均(57.2±3.1)歲,平均體重(57.2±4.8)kg,男性25例,女性25例。對比組患者年齡45~60歲,平均(57.1±2.8)歲,平均體重(56.9±5.1)kg,男性25例,女性25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治療金標準;(2)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以及詳細過程;(3)均由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有肝腎等其他內器官疾病者;(2)有嚴重精神疾病者;(3)有其他遺傳疾病者。
1.2.1 對比組
給予對比組患者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健康知識宣傳、用藥護理、出院護理以及生活護理。(1)健康知識宣傳: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傳,使患者對相應疾病有一定的認知,并結合成功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用藥護理:護理人員嚴格遵照醫囑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并對藥物的相關藥性以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進行講解。(3)出院護理: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定期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用藥情況以及恢復情況,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此外還需叮囑患者按時返院接受復查。(4)生活護理:叮囑患者保持一定量的運動,飲食方面盡量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強的食物。
1.2.2 研究組
在對比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括風險評估、建立預防方案、實施方案相關措施。(1)風險評估:由專業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診斷,針對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診斷方式,并在患者治療中有專業醫師評估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最后進行歸納總結。(2)建立預防方案:由專業護理醫師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和患者具體情況建立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實施方案:由相關部門統一配置護理人員,按照護理預防方案給予患者綜合全面干預護理。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統計對比其護理治療后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滿分為100分。以90分以上為滿意,以60~89分為一般,以59分以下為不滿意。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其中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滿意、一般的比例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不滿意的比例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醫學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具有發病快、病情重、致死率高等特點,通常在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時需要及時對其進行治療并長時間地進行康復治療才能將其治愈。但其在治療中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使得其在護理康復治療中依然會死亡[2]。
護理風險管理是目前應用在臨床護理治療中最有效的規避風險的手段,其通過對患者護理治療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預估,并結合實況制定針對性極強的護理方案,以此達到極大程度的規避風險因素的目的,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心血管內科患者治療后滿意度高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風險管理能極大程度地規避護理治療中易出現的不良影響因素,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康復治療,有力地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