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芳
(江蘇省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連云港)
產房作為一個重要且具有特殊性的場所,其工作內容主要為接收產婦分娩[1]。根據臨床相關報告指出,將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護理效果更為顯著[2]。有利于減少產婦的緊張感,提高其配合程度,從而降低產婦的剖宮產率[3]。此方面研究樣本數量有限,依然缺乏參考依據[4]。在本次研究中,對200例孕產婦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評價,研究產房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的效果及影響,現將此次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產科收治的孕產婦200例,將所有產婦按照前瞻性單盲隨機法分為對照組(100例,采用常規單純的助產士功能制護理方式)與實驗組(100例,采用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年齡21~36歲,平均(28.45±2.6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28.47±2.64)歲,此次研究所選擇的孕產婦均已同意,且自愿納入此次研究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常規資料通過應用統計學進行研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對照組采用常規單純的助產士功能制護理方式,為非家屬陪伴,僅助產士陪伴,待產室待產和分娩室接產由不同助產士護理陪伴。實驗組采用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方式,對所有產婦均執行導樂陪伴,全面導樂陪伴是一名助產士和家屬共同陪伴,體現更好的人文關懷,重要護理措施如下。
(1)人文關懷護理:助產士主動向產婦及家屬了解產婦真實心理狀態,評估產婦存在的心理問題,若產婦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出現,需及時與產婦家屬一起,采取傾聽、冥想、撫觸、調整呼吸等方法幫助產婦消除不良情緒。由1名助產士和產婦家屬共同陪伴分娩,從宮口開2 cm到胎兒娩出和產后2 h,均充分考慮產婦個性,滿足產婦需求,增加產婦的安全感,減少其分娩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同時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醫護人員需告知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正確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并告知產婦順產分娩與剖宮產的優勢和弊端,在遵循產婦及其家屬意愿的條件下,盡量讓產婦進行順產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
(2)體位護理:在分娩開始前,護理人員應提前了解產婦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產婦的年齡、性別、產檢報告、孕周、病史和家庭情況等相關資料,護理人員應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除個別急產之外,對所有產婦均提倡實行陪伴導樂,助產士指導與幫助調整產婦的分娩體位,分娩體位多以半臥位為主,也可采用側臥位、坐位、蹲位等,必要情況下可用分娩球輔助分娩,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舒適度,保證分娩能夠順利進行。
(3)分娩護理:在產婦分娩前,提前布置好待產室環境和產房環境,如輕音樂、幔簾、柔和的燈光等,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環境氛圍,同時使用隱私簾遮擋,并根據患者的情況播放一些輕音樂,以減少產婦在待產和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緊張情緒,提高依從性。指導產婦使用正確的呼吸方式,協助產婦胎頭仰伸,并采用適度會陰保護接產法幫助產婦分娩。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感受到劇烈疼痛,助產士應盡量用溫和的語氣與產婦交流,了解產婦感興趣的話題,轉移產婦的注意力。也可通過播放輕柔音樂等方式轉移產婦對疼痛的關注,緩解產婦的疼痛感。助產士應指導產婦使用正確的分娩體位與用力方式,并在床旁進行鼓勵,對初產婦和胎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若發生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告知產科醫師并做出相應處理。
(1)通過記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緊張、焦慮情況進行評價比較。(2)通過記錄患者的產程時間與產后出血量等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比較。
應用SPSS 18.0軟件處理孕產婦的相關指標資料,計量資料比較經過t驗證,并用(±s)顯示,計數資料經過χ2驗證,并用(%)顯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SDS評分、SAS評分進行對比觀察,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更低(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200例孕產婦的SDS評分、SAS評分對比(±s, 分)

表1 200例孕產婦的SDS評分、SAS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實驗組 100 33.52±3.36 31.26±4.32對照組 100 40.67±3.55 41.56±4.78 t 14.622 14.435 P 0.001 0.001
經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產程時間與產后出血量進行對比觀察,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產程時間明顯更短,產后出血量明顯更少(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200例孕產婦的產程時間與產后出血量對比(±s)

表2 200例孕產婦的產程時間與產后出血量對比(±s)
組別 例數 產程時間(h) 產后出血量(mL)實驗組 100 7.65±2.15 109.78±15.45對照組 100 12.28±3.84 158.86±20.64 t 10.521 19.037 P 0.001 0.001
分娩為一個正常生理過程,但由于大部分產婦缺乏相應的分娩知識,會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加上產婦在分娩時的劇烈疼痛和高度緊張等,都將會對分娩造成不良影響[5]。不良影響包括產婦緊張感增加、配合程度降低、產程增加、出血量增多以及剖宮產率提高等[6]。嚴重的甚至會對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與健康造成威脅,增加產婦的生產風險[7]。
產房作為產婦生產的重要場所,產房工作中應加強護理干預[8]。自2015年來,除個別急產之外,對所有產婦均提倡實行陪伴導樂。若產婦無疲勞及胎頭高浮有臍帶脫垂可能等特殊情況,均實行自由體位待產或接產。實施全程導樂陪伴時,助產士需對產婦進行一對一助產服務,家屬可以陪同。對照組僅助產士陪伴,沒用一對一全程陪同,也沒有家屬陪伴,并且待產室待產和分娩室接產由不同助產士護理陪伴,對比實驗組,人文關懷有些不足。醫護人員需根據實際情況,針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不同狀況提出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9]。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主要通過及時與產婦家屬一起幫助產婦消除不良情緒,指導與幫助調整產婦的生產體位,指導產婦使用正確的分娩體位與用力方式等方面措施,幫助患者產婦降低緊張感,增進夫妻或家庭感情,提高產婦的配合程度,縮短產程,減輕痛苦,從而降低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與產后出血率等,提高自然分娩率[10]。
研究結果表明,人文關懷結合體位護理在此次研究中比常規產房護理的作用更加理想,對于減少產后出血情況的發生,提高自然分娩率等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