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酒精作為一種具有親神經性的物質,其在進入人體后會對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產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一旦人體在單次過量攝入酒精或存在長期飲酒的情況,則極有可能會形成一種酒精依賴情況,導致其發生酒精戒斷綜合征以及酒精依賴性精神病等,這將會導致患者在軀體方面遭受損傷,精神出現障礙[1]。酒精已被全世界承認是一種常見的成癮性物質,同時其危害程度僅次于毒品。目前,臨床中治療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的患者通常會采用通過藥物緩解以及戒酒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而一旦停藥后,患者的再次飲酒率極高,治療效果較為不理想[2]。相關文獻指出,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的發病原因主要與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有關,其中,心理因素在此病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著極為關鍵性的作用[3]。因此,在通過給予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患者應用藥物、戒酒等治療方式后,應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就給予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行封閉式戒酒治療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探討其臨床護理效果。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60例因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以及行為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封閉式戒酒治療;根據患者所采用的不同護理干預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52例,女性 28例,年齡 30~55歲,平均(42.68±11.21)歲;其中有38例酒精依賴綜合征、42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觀察組患者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30~55歲,平均(42.72±11.26)歲;其中有39例酒精依賴綜合征、41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隨機分組對比研究標準。
納入標準:(1)經相關檢查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相關標準;(2)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同時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本次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患者心、腎等器質性存有障礙;(2)存有腦功能減弱者;(3)存有藥物過敏者;(4)合并其他神經性疾病患者。
兩組患者均采用封閉式戒酒治療,若患者在戒酒期間出現失眠、焦慮等不良癥狀可給予其不同程度的抗焦慮藥物,并給予其安全護理、用藥指導、睡眠護理、運動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則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加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1)待患者入院后,醫務人員應主動與其溝通交流,語氣溫和,逐漸拉近彼此距離,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情況以及具體的戒酒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在心理上適應住院的環境。(2)醫務人員需要掌握患者在戒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同時按照患者具體心理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減少患者焦慮、緊張的不良心理情緒;另外,若患者發生酒精戒斷綜合征的相關癥狀,應立即告知醫師,遵醫囑對癥用藥;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以患者為護理中心的原則,同時通過相關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認識到酒精對人體以及精神所造成的傷害,促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戒酒治療,改變患者酗酒、嗜酒的壞習慣,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此外,醫務人員應將治療方式以及病理類型相同的患者組織起來,統一進行心理護理,并引導患者自主展開交流,認清自我,緩解患者心理沖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改善不良精神癥狀。(3)根據患者自身興趣,通過播放音樂、觀看電影等娛樂活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隨時保持著愉悅的心情,通過指導患者做一些簡單且規律的運動,通過運動提高患者的精神狀況。(4)患者出院前,相關醫務人員應詳細的為患者介紹出院注意事項,同時提醒患者在出院后要穩定自身形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同時與患者家屬做好相應溝通,叮囑家屬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另外,若患者出現再次飲酒的情況,應及時將患者帶回醫院就診。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住院時間以及患者在戒酒半年后再次飲酒情況。焦慮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判,0~56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抑郁情況則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判,0~64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在患者經過相關護理干預出院后,通過為期半年的隨訪詢問患者是否出現再次飲酒情況。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并通過t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HAMA評分(9.21±2.95)分、HAMD評分(9.98±2.5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HAMA評分(15.72±2.61)分、HAMD 評分(15.25±3.7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n HAMA HAMD觀察組 80 9.21±2.95 9.98±2.56對照組 80 15.72±2.61 15.25±3.74 t 14.783 10.400 P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1.53±3.01)d、再次飲酒發生率(8.14±3.2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45.25±4.32)d、再次飲酒發生率(19.84±4.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再次飲酒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再次飲酒率比較(±s)
組別 n 平均住院時間(d) 再次飲酒率(%)觀察組 80 31.53±3.01 8.14±3.25對照組 80 45.25±4.32 19.84±4.54 t 23.307 18.743 P 0.000 0.000
酒精作為能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產生抑制作用的一種存有麻醉劑效果的物質,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大腦皮層以及網狀結構造成傷害[5]。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壓力劇增,使得大部分的社會活動都離不開酒,這也使得近年來因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的患者越來越多[6]。相關研究指出,負面的感情經歷以及心理是造成酒精濫用的主要原因,而人體往往在過量攝入酒精后,其精神系統功能則會受到傷害,導致患者出現精神障礙,加重了抑郁以及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7]。因此,臨床中不僅需要通過給予患者常規藥物進行緩解,同時還需要根據患者自身心理狀況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進行疏導,提高患者對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疾病相關的知識,使其認識到其中的嚴重性。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醫務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同時細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在不影響治療的基礎上滿足患者各自需求,保持充分的尊重與理解,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HAMA評分(9.21±2.95)分、HAMD評分(9.98±2.5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HAMA評分(15.72±2.61)分、HAMD 評分(15.25±3.7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1.53±3.01)d、再次飲酒發生率(8.14±3.2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45.25±4.32)d、再次飲酒發生率(19.84±4.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障礙行封閉式戒酒治療的患者應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減少患者再次飲酒情況,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