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貞,劉花
(廣州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當前,國內經濟水平改善,臨床產婦大部分自理能力差且初產,會造成其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認識不足,不能盡早適應母親角色[1-2]。目前,很多醫院婦產科逐漸創建了母嬰同室,同時對于初產婦開展共同參與式護理干預,這種方法能夠讓孕婦盡早學會新生兒護理知識與技能,有利于其盡早適應母親的新角色[3]。護士和產婦一起參加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焦慮、緊張程度,進而適應母親的角色,同時也能夠防止常規的母嬰分離的護理模式,顯著地增強新生兒護理能力,所以,為了探討共同參與式護理的效果,體會如下。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診的2000名產婦進行探討,納入標準:足月初產婦,單胎;可以正常交流;沒有使用鎮痛藥、催產素。排除標準:孕期高危因素;肢體功能障礙;分娩鎮痛;肝、腎臟,精神等重型疾病。年齡22~35歲,孕周37~41周。隨機分組,通過對比所有產婦的孕周、年齡、分娩方式等情況,差異不大(P>0.05),存在對比價值。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干預,例護士為患兒進行體重測量,觀察體溫與呼吸情況,及時換尿布,護理新生兒臀部等。
實驗組開展共同參與式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護士按照“新生兒常見操作規范”對新生兒護理內容給予集中的培訓,對于每個步驟給予講解后形成流程圖,對于極易產生安全問題給予標記,進而可以提高產婦及其家人安全意識[4-5]。護士需了解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認識程度,如果缺乏對相關知識的認識,應該獲得產婦及其家屬的同意下給予糾正指導。為其介紹護理方法以及自我干預的目的,增強對新生兒護理的積極性。
(2)重視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培訓和考察,護理人員將正確規范的操作示范給產婦及其家屬,現場示范指導進而保證其可以自己進行護理。護士應該將新生兒的護理操作開放化,將沐浴室改變成玻璃性質的墻壁,進而保持透明化,使產婦與家屬可以近距離看到護士為嬰兒洗澡、游泳以及撫摸的全過程。此外,認真詳細回答產婦的顧慮,解除其不良情緒,促使其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
(3)安全事故的預防,例如包衣緊且多、抱姿、吐奶等。此外,加強感染的監控,牛奶喂養需配好比例和溫度,現配現用。
(4)加入袋鼠護理,嬰兒穿好紙尿褲保持趴在產婦裸露胸前,將頭部放在兩乳偏一側,背部慢慢蓋好被子,在這時期母親用一只手托住嬰兒臀部,另一只手放在背部,保持1 h,在出生后5 d內10點和16點各操作1次[6]。
(5)護士干預下開展吸允練習,進而加快乳汁的分泌,進而可以科學喂養。護士還應該指導產婦與家人對嬰兒進行洗澡、換尿布、臀部護理,保證嬰兒護理的及時落實。還需對產婦介紹有關新生兒生理知識,發放知識手冊,此外,做好心理干預,有利于改善其不良心理[7]。心理干預具體分為:護士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分發相關宣傳資料后對產婦進行講述,護士應該保持溫柔暖心的話語,尤其為初胎與陰道分娩的產婦,其存在沉重的心理負擔,所以,護士需要嚴格監測其心理狀態的改變,避免出現心理反應強烈,進而適應母親的角色。
對比兩組護理知識掌握、嬰兒護理以及安全管理指標等內容。
選擇SSPS 20.0開展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遠遠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 5),見表1。
實驗組遠遠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 5),見表 2。
實驗組強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成立愛嬰醫院是全球流行的方式,屬于醫院制度更新的內容之一[8]。母嬰同室即為分娩后母親和新生兒安排在病房,有利于促進母子情感交流,疏導產婦不良情緒,為后續的哺育奠定良好的條件[9]。女性分娩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其生理與心理都可產生明顯的變化,進而會對產婦的產后康復、嬰兒的心理與健康產生嚴重的損害。目前,母嬰同室的開放性護理屬于臨床的主要護理方法。分娩后嬰兒會產生顯著的改變,其適應能力較弱,所以,產后嬰兒環境對其生長發育非常關鍵。開展母嬰同室護理,促進乳汁分泌,保證科學喂養,增強產婦的護理水平。相關報道顯示按時對嬰兒進行喂哺,能夠加快產婦子宮的收縮,同時也能夠有效控制病人產后出血量,而且能夠明顯地促進母子感情,從而有效提高新生兒的智能以及心理的發育。共同參與式的護理干預屬于當前新興護理模式[10]。在此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的主要職責則為幫助和促進患者進行自我觀察、自我操作、自我心理調整。這種護理方法符合病人的自我護理要求,成為主動的參與者,分娩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其身心可出現明顯的改變,極易對身體的恢復,新生兒的健康產生不良損害,因為產婦主要是初胎,對于護理經驗與知識不足,進而極易產生焦慮的不良心理。護士和產婦一起參加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焦慮、緊張程度,進而適應母親的角色,同時也能夠防止常規的母嬰分離的護理模式,顯著地增強新生兒護理能力。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臨床效果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共同參與式護理明顯提高了母嬰之間關聯性。

表1 兩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掌握情況[n(%)]

表2 兩組產婦角色適應、緊張、嬰兒護理合格情況[n(%)]

表3 兩組的安全管理指標情況[n(%)]
總的來說,共同參與式護理模式對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作用理想,有效增強了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水平,有利于新生兒的生長,具有良好的運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