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飛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伴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初產婦的年齡逐漸上升。而對于產婦來講,順產是最好的選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產婦初為人母的變化和對生產的不了解,極易在生產時順產失敗,引發胎兒窒息等并發癥[1-2]。高齡產婦是指年齡超過35歲的產婦,由于自身身體機能的影響,此類產婦軟產道生產條件較差,軟產道肌肉收縮力差,盆骨的可動性降低,這些都會影響順產的正常進行[3],因而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難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嚴重威脅著產婦和胎兒的健康。伴隨兩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由于此類人群的特殊性,本次試驗對高齡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探討其在高齡產婦分娩中的作用。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00例高齡產婦(≥35周歲)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包括73例初產婦和127例經產婦,產婦年齡36~46歲,平均(39.7±1.6)歲,孕周在 36~40周,平均(38.5±1.3)周;研究組包括121例初產婦和79例經產婦,年齡在36~45歲,平均(39.2±2.1)歲,孕周在35~41周,平均(38.8±1.8)周。全部產婦經2名以上主任醫師診斷確定懷孕外無其他疾病和分娩危險因素,胎位正常均為單胎。全部產婦和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試驗。比較全部產婦的年齡、產次、孕周、體重等基本信息,無明顯差別,統計學無意義(P>0.05)。
對全部產婦均進行傳統護理和入院健康宣教:告知產婦妊娠、分娩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研究組除此之外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詳細內容如下。
1.2.1 入院心理護理
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以親切、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告知患者醫院各項檢查的位置,方便產婦熟悉環境,介紹本科室的病房環境,探視制度,方便產婦及家屬。告知產婦家屬,產婦待產期間會有生理和心理變化,此時家屬應多多關心和愛護產婦,令其感受家庭的溫暖。不要告知產婦生孩子痛苦等消極事件,避免增加產婦的恐懼心理。向產婦講解相關知識,幫助產婦更好地迎接生產,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其懼怕心理。
1.2.2 分娩前心理護理
產婦生產前,認真告知產婦生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令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產婦可告知護理人員自身需求、疑問,護理人員認真傾聽并盡可能滿足其需要,消除其擔憂[4]。積極和產婦溝通,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緩解其緊張心態。
1.2.3 分娩時心理護理
在順產時,首先協助其選擇最適宜的體位,而后和產婦積極溝通,隨時詢問其感受,并通過交談來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放松心情。分娩時通過握產婦雙手來給予產婦精神支持,告知產婦正確進行深呼吸的方法,何時配合護理人員用力,從而避免其盲目用力出現子宮乏力現象,促進生產的順利進行。若條件允許,可由產婦愛人陪同生產,令家屬給予其鼓勵,減輕產婦緊張、害怕心態,更好地配合生產。
1.2.4 產后心理護理
分娩結束后,告知產婦胎兒的基本信息:如男孩還是女孩,是否健康,令產婦能夠分享新生命降臨的喜悅,緩解其消極情緒。產后清淡飲食,多吃通乳的食物,例如鯽魚湯,方便產婦母乳喂養。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好處和做法,幫助其護理新生兒。對于存在產后抑郁的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告知家屬此時期產婦易發生心理變化,應積極疏導,避免出現產后心理疾病[5]。
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產婦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情況,試卷采取百分制。登記并比較兩組的生產時間。依照WHO產婦生產疼痛準則判斷產婦疼痛情況[6],滿分10分。分娩結束后,登記并比較兩組產婦的生產方式。依照抑郁自評量表(SDS)(30~50分,分數和嚴重程度呈正比)、焦慮自評量表(SAS)(30~50分,分數和嚴重程度呈正比)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不同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明顯比對照組少(P<0.05),兩組之間差別明顯,有統計學意義,詳細內容見表1。
進行不同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焦慮、抑郁評分,疼痛評分和分娩方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別明顯,有統計學意義,詳細內容見表2。
表1 比較兩組的護理療效(±s)

表1 比較兩組的護理療效(±s)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時間(min) 第兩產程時間(min) 第三產程時間(min) 患者滿意度(分)研究組 200 406.5±4.4 43.3±9.2 6.6±1.9 98.46±1.31對照組 200 498.2±19.7 58.4±9.5 11.6±1.6 91.46±2.81 P<0.05 <0.05 <0.05 <0.05
表2 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n(%),±s]

表2 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n(%),±s]
組別 例數 自然分娩 剖腹產 SAS 疼痛評分 SDS研究組 200 133(66.50) 67(33.50) 29.31±2.34 7.46±1.81 27.50±2.05對照組 200 102(51.00) 98(49.00) 34.88±2.39 9.46±1.81 37.07±2.48 P<0.05 <0.05 <0.05 <0.05 <0.05
年齡超過35歲的初產婦被稱為高齡產婦,由于其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較年輕時降低,此時初次妊娠極易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和難產等產時并發癥。加之其年齡較大,生殖功能衰退,初次妊娠,內心初次感受為人母的喜悅和心理承受力差,極易出現妊娠并發癥和產后并發癥。由于產婦生理機能較年輕時降低,對自然順產會產生害怕心理,而這種著急心態會直接影響產程的進展和生產時間的長短,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害怕心態,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生產的結局和預后[7-8]。而產婦的不良心理主要是對情緒控制差,不能穩定情緒。由于產婦文化水平各異,對生產不了解,受生產時疼痛影響,極易產生害怕、焦慮、煩躁等不良心態,進而影響產程的順利推進。當生產時產婦產生恐懼、害怕心態時,其皮層、皮質下中樞間失去平衡,下達中樞命令,降低產婦子宮收縮能力、擴張功能,從而令產婦無法繼續自主生產,需進行助產或剖宮產。因此,為改善高齡產婦的預后,令其順利生產,需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這是因為產婦為初產婦,年齡較大,內心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不僅僅是對生產的害怕,還可能包涵社會、家庭、經濟的壓力[9]。所以,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以熱情、耐心的態度對待產婦,積極和產婦交流,了解其內心所想,有針對地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同時,也可聯合家屬一同關心產婦,從而解決其后顧之憂,以最佳心態迎接生產。針對每個產婦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解相關知識,幫助產婦了解生產過程,減輕其擔憂心態,更好地幫助產婦重拾自信,方便生產的順利進行,減少預后并發癥的出現。這次研究結果表明,進行不同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滿意度評分,焦慮、抑郁、疼痛評分和分娩方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別明顯,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需對高齡產婦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改善高齡產婦焦慮、抑郁心態,進而縮短產婦生產時間,加速產程,提升自然生產率,減少助產率和剖宮產率,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