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尚飛
(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康復科,河南 濮陽 457000)
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為關節軟骨退變所引起的關節疾患,多見于中老年群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70歲人群KOA發病率達67.12%,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其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1]。本研究用蜻蜓展翅針法聯合靜蹲訓練治療KOA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8例,均為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診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51~77歲,平均(64.25±5.12)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59±1.23)年;Kellgren-Lawrence分級為1級15例,2級19例,3級15例。研究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50~79歲,平均(66.03±4.71)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3.81±1.06)年;Kellgren-Lawrence分級為1級17例,2級18例,3級1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Kellgren-Lawrence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KOA相關診斷標準[2],經X線檢查確診,活動時伴骨摩擦音,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骨折、中風等導致無法完成靠墻靜蹲,膝關節嚴重畸形,合并嚴重感染,膝關節腫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精神障礙性疾病,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認知功能不全,合并心功能不全,懼怕針灸無法配合。
兩組均給予對乙酰氨基酚、5%布洛芬凝膠等藥物治療。采用常規康復治療。對膝部進行熱敷,1次15min,1日1次。對患膝進行超短波治療,1次20min,1日1次。對膝部周圍進行推拿按摩及主動被動活動,1次30min,1日1次。
研究組加用蜻蜓展翅針法聯合靜蹲訓練。①蜻蜓展翅針法:于第2和3、3和4、4和5掌骨間的掌骨基底部各取1個穴位,中指近端指尖與其掌指關節連線中點的兩側赤白肉際處分別取1個穴位,中指遠端指尖與其近端指尖關節連線中點的兩側赤白肉際處分別取1個穴位。用規格0.30mm×40mm毫針,常規消毒后快速進針,中指兩側四穴由遠心端向近心端45°角斜刺,掌背側三穴由近心端向遠心端45°角斜刺,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以感酸麻脹痛為宜,留針30min,1周3次。②靜蹲訓練:于平整地面背靠墻而立,雙腳向前邁出距墻一腳掌距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軀干緊貼墻壁,頭部無需緊貼墻壁,收緊腹部及臀肌,雙膝彎曲,緩緩下蹲至45°,膝蓋不可超過腳尖,不可內扣,靜蹲至感腿部酸脹為宜,休息10s后再次重復訓練,6次為1組,完成1組后休息10min,再重復進行1組。1日1次,持續治療4周。
WOMAC評分。WOMAC量表由疼痛、僵硬及關節功能3個維度組成,其中疼痛評分0~50分,僵硬評分0~20分,關節功能評分0~170分,總分范圍0~240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采用BIODEX等速肌力評估訓練系統,測量膝關節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KOA療效評估標準[3],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治療前、治療4周后西部安大略湖與麥克馬斯特骨性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改善率。治療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臨床治愈:疼痛、僵硬、腫脹等臨床癥狀消失,活動時無不適感,X線檢查顯示正常,改善率大于等于95%。顯效:多數臨床癥狀消失,活動時無不適感,X線檢查顯示明顯好轉,改善率70%~94%。好轉:臨床癥狀減輕,關節活動度輕微受限,X線檢查顯示好轉,改善率40%~69%。無效:未達“好轉”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WOMAC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疼痛 僵硬 關節功能治療前 研究組 49 20.23±3.82 7.98±1.88 70.23±11.23對照組 49 18.79±4.03 8.66±1.59 67.32±12.45 t 1.815 1.933 1.215 P 0.073 0.056 0.227治療4周后 研究組 49 9.89±2.45* 3.56±0.59* 31.26±4.78*對照組 49 14.39±2.80*5.29±0.81* 48.51±5.26*t 8.467 12.085 16.989 P<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伸、屈肌峰力矩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伸、屈肌峰力矩比較 (N·m,±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伸、屈肌峰力矩比較 (N·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伸肌峰力矩 屈肌峰力矩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研究組 49 36.12±5.23 55.12±6.78*21.89±3.50 33.56±4.12*對照組 49 34.49±5.89 49.85±6.12*23.12±3.14 28.61±3.77*t 1.325 4.039 1.831 6.205 P 0.189 <0.001 0.070 <0.001
KOA臨床特點為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破壞導致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臨床治療方案具有較多選擇,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支具治療及運動治療等,不同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4]。
研究指出,物理治療是改善臨床癥狀及功能切實有效方法,可顯著減輕膝關節僵直狀態[5]。胡金魯等[6]研究指出,蜻蜓展翅針法治療KOA有效率達95.00%。研究指出,KOA與患肢肌群肌力減退存在相關性[7],而蜻蜓展翅針法聯合靜蹲訓練治療KOA可提升患肢肌力。蜻蜓展翅針法由蘇景峰教授于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根據左病右治、上病下治陰陽平衡理論治療,通過針刺手部筋膜,調節失衡張力,松解整條肌筋膜鏈,重塑筋骨肉平衡。靜蹲訓練可同時進行膝關節運動控制訓練及股四頭肌、腘繩肌靜力性等長收縮訓練,訓練過程中所產生負荷有助于膝關節本體感覺輸入,促進患者對疲勞、疼痛具有良好適應性,改善關節活動度,提高患肢肌力[8]。蜻蜓展翅針法聯合靜蹲訓練治療KOA還可改善患側膝關節綜合運動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降低相關細胞因子水平,阻斷粘連、攣縮進展,進而緩解僵硬、膝關節疼痛等癥狀。
綜合方法治療KOA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