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桓聰,嚴 超,文衛軍,盧運田,曹朝暉,郭曉輝
(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以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難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出現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損害腎功能。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是手術治療BPH的金標準,但術后常見尿頻、尿急、恥骨上膀胱區疼痛等下尿路癥狀。本研究在TURP術后用熱奄包外敷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診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60~85歲,平均(71.63±7.47)歲;前列腺體積58~110mL,平均(79.77±11.89)mL。對照組年齡62~84歲,平均(72.17±6.96)歲;前列腺體積61~105mL,平均(79.63±10.89)m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60歲;②TURP術后出現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區疼痛等下尿路癥狀;③參照《中醫外科學》[1]屬于脾腎虧虛,兼夾氣滯血瘀證型。④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術后出血嚴重;②不配合熱庵包治療;③對熱庵包過敏。
觀察組:藥用吳茱萸48g,白芥子38g,萊菔子38g,紫蘇子38g,粗鹽300g。研成粉末,用布袋裝,微波爐加熱3min,溫度55℃左右,熱敷臍周及恥骨上膀胱區,每日2次,每次30min, 1周后評估療效。
對照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生產廠商AstellasPharma Europe B.V,注冊批號H20090699)5mg,每日1次;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藥準字H10980297)75mg,每日1次。1周后評估療效。
兩組治療過程出現不良反應均給予對癥處理。
采用膀胱過度活動癥評分(OABSS)[2],用數字0~15代表尿頻尿急程度,0分表示正常,15分表示病情嚴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記錄疼痛分數,用數字0~10代表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0分為重度疼痛。
尿頻尿急。治愈:0≤OABSS≤2。顯效(輕度):3≤OABSS≤5。有效(中度):6≤OABSS≤11。無效(重度):12≤OABSS≤15。
疼痛。治愈:VAS=0。顯效:1≤VAS≤3,不需要干預的輕微疼痛。有效:4≤VAS≤6,中度疼痛,影響工作,不影響生活。無效:7≤VAS≤10,重度疼痛,疼痛劇烈,影響工作及生活。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OABS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OABS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和OABS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VAS OABSS VAS OABSS觀察組 30 5.83±1.31 8.83±2.25 2.97±2.39* 5.00±2.64*對照組 30 6.33±1.62 8.30±2.93 3.43±2.47* 5.60±3.04*t 1.310 0.792 0.744 0.817 P 0.196 0.432 0.460 0.417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最常見的良性疾病,60歲時發病率約60%,80歲時高達83%[3]。早期主要通過α-受體阻滯劑(如鹽酸坦索羅辛)、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植物制劑等藥物治療。出現嚴重下尿路癥狀影響生活質量或者反復尿潴留、膀胱結石、泌尿道感染、血尿、腎積水等,需要行TURP術治療。手術后部分患者短期內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癥狀,包括因術后膀胱逼尿肌不穩定而出現儲尿期尿頻尿急癥狀[4]和前列腺電切創面炎癥因子引起尿痛。
下尿路癥狀屬中醫“淋證”、“精癃”等范疇。張仲景《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曰:“淋之為病,小便如栗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是對淋證臨床表現的早期描述,《外臺秘要》提出“五淋”之稱,朱丹溪《丹溪心法·淋》提出“淋證有五,皆屬乎熱”。張景岳《景岳全書·雜證·淋濁》曰:“淋之初病,則無不由乎熱劇,無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澀皆去,而膏液不已,此惟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故必以脈以證,而察其為寒為虛,庶乎治不致誤”,確立了“熱者清,澀者利,下陷者升提,虛者補,陽氣不固者宜補命門”的論治原則。歷代醫家認為淋證病機為初起濕熱蘊結下焦,氣機不暢,致使膀胱氣化不利,尿頻尿急尿痛;病久熱郁傷陰,濕阻陽氣,或陰傷及氣,導致脾腎虧虛;氣滯難行,瘀熱互結。TURP術后正氣受損,脾腎虛加重,多見氣滯夾血瘀[5]。本在脾腎虛弱,標在氣滯血瘀。治當溫脾益腎、行氣止痛、化瘀通淋[6-7]。
熱奄包由吳茱萸、白芥子、萊菔子、紫蘇子、粗鹽等組成。吳茱萸性辛散熱,入脾腎肝胃經,具有止痛、溫中、助陽功效,可溫脾益腎,治脾腎虛弱。《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溫中下氣,止痛……除濕,血痹……”。《本草綱目》謂其“開郁化滯,治腹痛……”白芥子性辛溫,具有消腫散結,通絡止痛功效,治痰瘀阻絡之腫痛。《本草綱目》謂其“利氣豁痰,散腫止痛,治筋骨腰節諸痛”,《本草經疏》謂其“白芥子味辛,氣溫,能搜刮內外痰結”。萊菔子性辛平,歸脾胃肺經,具有行氣導滯功效。《本草綱目》謂其“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紫蘇子性辛溫,具有行氣寬中,發散功效。熱粗鹽具有散結功效。奄包有溫脾腎,通經活絡,行氣化瘀,散結止痛功效。奄包加熱外敷膀胱區有利于藥性通過皮膚直達經脈郁結處,達到溫補腎脾、行氣止痛、化瘀通淋作用。
前列腺電切術后用中藥外治可緩解術后下尿路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