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無論是高收入國家還是低收入國家,空氣污染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這項大規模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長期開展的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PURE) 研究,包括從2013年到2018年21 個國家35至70 歲的157 436 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在中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基本相同。以往大多數關于空氣污染的研究都集中在高收入國家,而PURE 研究的數據包括低、中、高收入的多個國家,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
研究結果顯示,直徑在2.5 微米以下的空氣污染物顆粒(PM2.5)濃度每增加10 微克/立方米,心血管事件會增加5%。考慮到全球記錄的PM2.5 濃度,在所有心血管事件中有14%可歸因于PM2.5 暴露。研究人員表示,研究著眼于PM2.5 顆粒,主要是因為其足夠微小,能夠被人體吸入肺臟深處,導致慢性炎癥。
這項研究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心血管事件關聯最密切的是中風。而且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 中,中風風險會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