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 彭丹濤 主治醫師 喬亞男 圖片提供/站酷海洛
馬先生今年58 歲,是一位在職公務員,在當地某單位擔任重要領導。最近這兩三年,他夫人感覺自己的丈夫和以前有點兒不太一樣了,情緒很低落,反應遲鈍,興趣愛好也明顯減少了。尤其是最近這一年,馬先生記憶力明顯下降,丟三落四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中竟需要反復詢問他人才能完成必需的工作。他走路的姿勢也有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雄赳赳、氣昂昂”,走路時雙腳拖地。為此,家人帶馬先生來我們科門診就診,隨后被收入院住院診治。
馬先生患高血壓十余年,收縮壓最高達200 毫米汞柱(mmHg),但他沒有規律地服用降壓藥物。他的夜間睡眠呼吸暫停癥狀也很明顯,也未診治。他還大量吸煙、飲酒,均持續了30 余年。收入院后,經過一系列如磁共振成像、腦電圖以及腦血管、認知功能等檢查,馬先生被確診為血管性認知障礙,給予改善認知與改善循環的藥物治療后,他的認知障礙及步態異常較之前有所改善。
大家看到這里一定會很疑惑,這個年齡的人就得了癡呆?只聽說過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怎么還有血管性認知障礙?其實像馬先生這樣的病例我們在臨床中遇到過很多,這些患者年齡跨度比較大,可以從50 歲到80 歲,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基礎的慢性疾病比較多,不良生活習慣也比較多。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知識。
血管性認知障礙是由多種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引起,伴或不伴明確的急性腦血管事件的一組從輕度認知障礙到癡呆的綜合征。顧名思義,只要有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不論發生或不發生腦卒中,都有可能引起認知功能下降。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馬先生,他雖然沒有突然發生肢體活動障礙、語言障礙、視物障礙等急性腦血管病癥狀,但有多個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吸煙、飲酒等,逐漸出現了情緒、記憶力、注意力、步態等功能的減退,以至于很多工作不能勝任。

血管性認知障礙有三個特點。
1.血管性來源此處的血管性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伴或不伴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生。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很多,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吸煙、飲酒、卒中家族史等。如發生急性腦血管病,卒中累及丘腦,大腦的海馬、額葉、顳葉等關鍵部位,則可出現急性認知功能下降;如不發生急性卒中,則出現緩慢加重的認知功能下降。
2.認知功能障礙可從輕到重認知功能下降不僅包括嚴重下降(癡呆),還包括沒有達到癡呆,但已經有極輕度、輕度、中度損害的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僅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最終階段。
3.隱匿的認知功能下降血管性認知障礙不像阿爾茨海默病,大多不以近記憶力障礙起病。它的起病比較隱匿,多以以下幾方面的認知功能下降為特點。
●執行功能下降。執行功能是由大腦的額葉進行調節控制的思維活動。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交響樂團,執行功能就是站在最前面的指揮家;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繁忙的飛機場,執行功能就是指揮協調的空管中心。執行功能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同時處理大量信息、過濾干擾、及時轉換思維、進行時間管理、計劃如何采取另一種行動,從而保證人們完成復雜的社會活動,完成某種目標。因此,執行功能下降的患者表現為行事易沖動、無計劃,做事混亂無條理,不能監控并調 節自己的行為,而這樣的表現一般不容易被當成認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下降。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思維狀態,是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的準備狀態,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注意力是記憶力的基礎,記憶力是注意力的結果。注意力包括四大特點:穩定性、廣度、分配性和轉移性。穩定性下降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容易打斷或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從而不能領會他人的意思,或剛放完東西就找不到,經提醒可以找到,或反應遲鈍;廣度下降表現為注意力的范圍縮小,如碰到幾個熟悉的人卻只和其中一個人打招呼;分配性下降表現為不能同時完成幾項熟悉的任務,如炒菜的時候不能聽新聞,騎自行車的時候無法注意其他行人及紅綠燈等;轉移性下降表現為很難依照指示完成一系列事情,如無法買完菜再洗菜、切菜等。注意力下降經常被誤認為記憶力下降。
●信息加工速度下降。信息加工速度是許多認知操作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眾多的認知任務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種認知功能順利完成的一個重要的橋梁。成年人的信息加工速度本來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緩,因此信息加工速度的下降表現更為隱匿及緩慢。
除上述的認知功能下降外,血管性認知障礙還有以下伴隨癥狀。
1.抑郁狀態容易在極早期出現,如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性格壓抑卻又容易沖動等。
2.步態異常多分為兩種,一種表現為搖擺步態,左搖右擺,平衡性差,容易被絆倒;另一種表現為前突步態,短步前行,雙腳幾乎不離地,像是在蹭著往前走,類似帕金森病樣的步態。
3.排尿障礙這種排尿障礙與前列腺肥大的尿不盡、尿中斷、排尿費力不同,表現為憋不住尿、不自主排尿等。
血管性癡呆是繼阿爾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病率比阿爾茨海默病更高,其特點為起病隱匿,發展呈拋物線規律,后果嚴重,因此早期識別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控制危險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血管性癡呆的發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