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了2020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據了解,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5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三季度增速達15.5%。交通運輸經濟總體呈現“先降后升、趨于正?!钡倪\行態勢,特別是三季度以來,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加快回到原有發展軌道,部分領域已補齊缺口,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仗峁┝藞詮姷慕煌ㄟ\輸保障,為奮力完成全年交通運輸各項目標任務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近日,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河北省智慧交通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對全省智慧交通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行動計劃強調,智慧交通專項行動發展目標是到2022年,智慧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成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體系,實現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信息基礎集約化、行業治理現代化、運輸服務一體化。本次專項行動包括推動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推進綜合交通大數據發展行動、強化現代化交通綜合治理行動、打造一體化出行服務行動、開展智慧交通應用示范行動、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6項重點任務。
近日,不停車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列入湖南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據了解,湖南提出通過1至2年時間,基本建成運行監管、超限執法、指揮調度、分析評價、大件許可、站級6大應用系統,打通省、市、縣、站四級數據傳輸,推進跨區域、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通過3至5年時間,建成由“1”個云平臺+“6”大應用系統+“1”個公安交警道安云外掛系統+“1”個治超聯網監管中心構成的全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治超工作實現“全站點覆蓋、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形成全省治超“一張網、一盤棋”科技治超新機制,治超決策分析能力顯著增強。
11月2日,江蘇省綠色交通建設工程監測數據中心揭牌,標志著江蘇交通建設與生態環保的融合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據了解,該中心將成為交通工程建設內部環保管理的重要抓手,以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項目為依托,以綠色交通建設工程監測數據中心為載體,開展“綠色交通工程建設示范工程”試點。立足于全壽命周期理念,借鑒“綠色公路”與“綠色建筑”的成功經驗,聚焦項目建設運營的核心需求,構建形成“綠色隧道”評價標準及技術體系。通過實施精準化環境監測,落實差別化分級管控與豁免,指導“綠色隧道”主題創建,打造在全國具有引領性的綠色交通建設示范項目,國際首創流動宜居環境空間的綠色隧道示范工程。
日前,山西高速公路服務區爭創消費扶貧青年文明號專項行動在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潞城服務區正式啟動,助力“高速公路服務區+青年文明號+消費扶貧”扶貧工作新體系建設。
據了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西交控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設立消費扶貧專區、餐廳食堂直接采購綠色扶貧產品、青年志愿者宣傳助銷等方式助力扶貧產品銷售,已在1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了扶貧專區,共設立扶貧專柜69個,銷售來自貧困地區的土特產、工藝品、中藥材等各類扶貧產品320余種。
10月12日,浙江省“十城百店”援疆助農產品展示銷售點在嘉興服務區正式營業。
據悉,浙江援疆“十城百店”項目是貫通浙江、阿克蘇兩地銷售渠道的優質項目,通過在全省各地建立新疆農產品銷售門店和網點,推動阿克蘇地區產品銷售和品牌創建。入駐高速服務區是線下“十進”的重點項目,嘉興援疆指揮部多次實地考察、現場調研,最終選址確定了嘉興服務區作為援疆農產品展示點,該服務區也成為了浙江省首個入駐援疆項目的服務區,這對于浙江省服務區的援疆品牌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10月13日,國內首臺應用于高速公路輔助施工的TBM(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機)——“月城涼山號”在樂西高速公路大涼山1號隧道完成調試,開始正式掘進。這是我國高速公路隧道行業TBM施工工法的首次嘗試。
據了解,該隧道進口端約8公里位于四川嘛咪澤自然保護區內,出于環境保護的需要,無法在保護區設置斜井及豎井進行輔助施工,如果用傳統方法,打通大涼山1號隧道將耗時6年以上。為盡快建成項目,“月城涼山號”將在兩座主洞間挖出一座平行導洞,施工人員從平行導洞進入施工,通過設置多個作業面來掘進主洞,以提高作業效率。
近日,河北省第一條“5G+北斗”高精智慧高速試驗路段落地京石高速。
據了解,該項目綜合運用物聯網、北斗高精度定位、毫米波雷達等新技術,搭建起基于5G的高速公路車路協同系統。通過布設在沿線的多種設備,實現對道路的全天候、無縫隙監測,為車輛及司乘人員提供交通路況及異常事件等信息,降低高速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強化高速道路的運輸能力。
下一步,河北將基于5G車路協同平臺開展多項應用研究和創新應用產品的驗證,賦能智慧高速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6日,廣東省在建最長公路隧道——松山隧道右線順利貫通,為明年韶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松山隧道是韶新高速公路重點控制工程,全長7.97公里,是目前廣東省境內最長的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隧道。該隧道施工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隧道的通風,傳統工藝是在洞口安裝大功率的風機,但這種工藝在開挖超過1000米后,通風效果直線下降。為了做好隧道的通風工作,施工單位采用了巷道通風的新工藝,不僅壓縮了各工藝轉換的等候時間,同時也大大改善了洞內施工的作業環境。
近日,《江蘇省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建設技術與管理標準體系研究》專題工作大綱,通過了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的審查。
據了解,該專題根據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技術與管理標準化需求,研究構建標準體系框架,最終將形成目標明確、全面成套、層次適當、劃分清楚、重點突出、開放擴展的江蘇省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建設技術與管理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