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副主任 張志剛 供圖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
為全力做好綠色公路示范、品質工程示范、智慧公路示范、科技公路示范工作,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分別從綠色品質設計、統籌資源利用、專業化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四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堅持“綠色設計、品質設計、智慧設計”原則,遵循“少占地、低路堤、少借方、零棄方、少破壞、多利用、無污染、多清潔”思想。在景觀、美學、結構等方面,開展“一坡一設計”“一溝一設計”“一洞一設計”“一橋一設計”等專項設計。
強化以耐久性為核心的全壽命周期設計,突出全壽命,強調系統性,減少運營期維護費用。
采用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推廣鋼結構橋梁應用;鋼結構橋梁橋面采用“5厘米超高強度薄層纖維混凝土+3厘米高性能SMA瀝青混凝土”結構;全線路面采用低溫無開裂級配碎石基層瀝青路面結構,防止和減少反射裂縫,有效解決寒冷地區瀝青路面橫向裂紋;全線隧道進出口1500米段增設保溫層,排水管道增設電伴熱;交安設施采用SAm防撞等級的環氧鋅基聚酯耐腐鋼護欄。
提高房建設計標準,強調運營節能設計,創新隧道節能照明、隧道降噪、除冰融雪等設計。

2015年,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合成功申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向國際奧委會承諾,將實現延慶、崇禮兩個賽區一小時內轉場,延崇高速被納入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項目。
在隧道內全面使用了LED節能燈具,非對稱配光,有效減小眩光干擾,顯色性好,使用壽命長;洞內采用阻燃溫拌瀝青/SBS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節約生產能耗30%以上;在杏林堡特長隧道優化使用降噪路面,破解隧道內噪音較高的難題;積雪路段應用化學抑凝冰路面材料,破解積雪凝冰難清掃的問題;服務區采用“綠建二星”標準建設,積極應用被動房技術、中水利用系統,其中赤城服務區實施“海綿廣場”試點,進行雨水收集再利用,在停車場采用生態透水磚等。
在沿線服務區、收費站、標志性結構物上增設凸顯中國特色建筑文化和奧運元素的建筑景觀。
服務區景觀 大海陀服務區,融塞北建筑特色和南國園林景觀為一體,打造“北塞南園”;赤城服務區,融六朝長城文化、金家莊古村落、烽火臺和壯美的山體自然景觀為一體,打造“云門新驛”;太子城服務區,總體設計創意為“和平驛站”,總圖地形猶如振翅高飛的和平鴿。
路基景觀 充分結合鄉土植物及區域特色植物,營造融入自然的和諧景觀,重點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綠化效果。
橋梁景觀 在橋梁設計中融入美學設計,杏林堡大橋采用“無限之環”拱塔鋼斜拉橋方案;磚樓特大橋主橋采用“飛虹凌渡”上承式拱形變高鋼桁組合連續梁方案;太子城互通主線1號橋采用“冰雪五環”拱塔鋼斜拉橋方案,實現橋梁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
隧道景觀 隧道洞口依照周邊自然環境,以綠化植被結合周邊人文歷史元素進行整體打造。洞內采用蓄能發光材料,特長隧道采用變色溫、單燈可調的LED隧道專用燈具,模擬自然光照明技術,設置視覺疲勞喚醒路段,確保行車安全。
積極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項目管理能力,應用了網絡辦公、OA電子辦公、計量支付軟件、視頻監控等辦公系統。實現了項目管理可視化、精細化、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和一體化;統一安裝了隧道門禁、視頻監控、人臉識別、工人位置定位等安全監控系統,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建立了質量監控系統,對試驗數據、拌和站材料配比、路面碾壓工藝等數據進行智能跟蹤監控,提升了質量監管自動化水平。
在專業化施工方面,強力推行梁板預制、混凝土拌和、瀝青拌和、鋼筋和鋼結構加工等工廠化作業,推行路基、路面、橋梁、隧道機械化施工,鋼筋加工全部使用數控設備。
預制梁板采用自動恒溫噴淋養生和智能張拉壓漿,橋面鋪裝采用自動找平攤鋪機,隧道鋼結構使用鋼筋網片排焊機、小導管錐頭自動成型機、拱架加工機、隧道施工“十臺套”等專業設備。
強化重點工程、隱蔽工程專業化施工,臺背回填、梁板預制及安裝、鋼結構加工、橋面鋪裝、隧道開挖爆破、防排水等工程,全部由經驗豐富的專業隊伍進行施工,形成了“專業人干專業事”的工作局面,保證工程質量,提升工程品質。
臨建設施與公用或民用設施相結合,臨時用電和永久用電相結合,施工便道與地方道路相結合,減少重復建設和占用臨時用地,降低建設成本,服務地方經濟。
采納螺旋展線方案,解決上壩路段112米高差爬升難題,節約造價2.5億元,降低了高寒、降雪對項目運營期的不利影響。
優化設計,盡量將路塹邊坡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減少高填深挖,實現填挖平衡。
全面踐行“材料集中堆放、混凝土集中拌和、鋼筋集中加工、梁板及小型構件集中預制”的“四集中”集約建設理念,開創了森林保護區、公路臨界區、鄉鎮集市區、山村旅游區、冬奧競賽區“五區”臨建模式,實現了統籌利用、因地制宜、永臨結合、節能環保的宗旨。
鑒于項目隧道棄渣數量巨大,全面推行棄渣回收及循環再利用,用于路基填筑、施工便道、圬工砌體、路面碎石、觀景平臺、互通區微地形整理及填溝造地等達800多萬立方米,實現了“零借方、零棄方”的目標。
針對本區域尾礦料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展了尾礦料填筑路基課題研究,利用尾礦料約450萬立方米,有效解決了填料問題和征地取土破壞環境的難題。
強制表土利用,將表土集中堆放,用于復耕、綠化達41萬立方米,實現清表土100%再次利用。
通過對上述四個方面的重點突破,在參建各方的不懈努力、協同作戰下,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在建設過程中結出了累累碩果,不僅亮點紛呈,而且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相契合,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世界最長在建高速公路螺旋隧道”——金家莊特長隧道;成就了四個“國內第一”,我國第一座變截面鋼桁腹預應力混凝土組合梁橋——水碾堡天橋,我國第一條實現全路段車道級精準定位服務的高速公路,第一條北斗衛星信號在道路上與隧道內全覆蓋的山區高速公路,國內冬奧文化景觀橋梁數量最多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