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
一般來說,創業者中,這三類人往往都做得不錯。
第一種是極端喜歡一件事,而外部條件有所欠缺,于是自己去做。比如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她本來是一名演員,她先生是導演。可是她就喜歡琉璃,甚至別人做的都沒她做的好,于是她干脆自己做。
類似的創業者很多,有人喜歡寫軟件,有人喜歡炒菜,等等,因為擁有極端的愛好,然后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第二種是因為有一個使命和愿景,為了實現這個使命與愿景,然后去創業的。就像是宗教情懷一樣,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創始人都是為了普度眾生,改變人類命運,于是自己去受苦、去探索,最終改變了很多人。
很多創業者也有自己的使命感,比如馬斯克,非要把人弄到火星上去,讓我們人類去火星變得不再困難,這是他的使命。馬云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他創業之初就有的使命感。
當然,相比馬斯克與馬云的這種宏大使命感,也會有一些小使命,比如我認識一個醫藥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想攻克一種疾病,想讓治療這種疾病變得容易且便宜。
什么叫使命?使命就是做這件事的發心和理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有了發心之后,它就會推送著自己去為之行動。要想“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就得去專門做一個商業模式,來改變商業的基礎設施;要攻克一種疾病,就得不停地研究藥物。
第三類創業者,是把創業當成技術活,也就是所謂的創業“老司機”。他們很可能長期在大公司里做管理或者做投資,收入很好,也看過了很多的創業,生活沒什么太大壓力,然后拿點錢出來做一件事情,比如做一個很有特色的餐館。
我認識一個牛排店的老板,他曾經在國外待了很多年,很喜歡吃牛排,回到北京以后,就開了家牛排店。當然,他自己有別的工作,收入也很高。他很懂得怎么去架構團隊,怎么找到好的大廚,怎么找到合適的店面,怎么去裝修,等等。對他來說,創業是個手藝活。
一般來說,創業難的是找錢,找合伙人,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這些都齊備了,創業才能比較好地走上軌道。對“老司機”而言,這些都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把創業當作手藝活,他們就不害怕創業,而且多數時候都能做得好。
我有一個朋友,早年間也是做房地產,有一陣他不做生意了。后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又出來創業,拿上億的資金收購了一家企業,一兩年以后,又賣掉這家企業,賺了一個多億,然后又歇著了。最近這兩年,他又開始創業。
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連續創業者,有一些每一次生意都做得很不錯,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做生意的很多規律。
當然,不管是這三類人里的哪一類,其實都是少數人。也就是說,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創業首先是人生的冒險,要承擔很多責任和風險。而多數人其實更適合安穩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居住地,去做一份自己勝任的工作,等掙到一定的錢,再做點投資。這樣也挺好,但這和完全意義上的創業,是很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相對于過去來說,現在創業的門檻比以前更高了,今年融資也更不容易了,不少創業者都要考慮找錢的事。現在天使投資大量退場,甚至一些“老司機”都找不到錢。我們公司有一個不動產科技的平臺,也在做不動產科技投資。現在大家都愿意投“老司機”,投專業選手,不怎么投“小白”。
過去,“狗蛋式創業者”也許還能從“二大爺”“隔壁老王”那借點錢。現在,“二大爺”和“隔壁老王”可能也沒有錢了。所以我覺得,今年不是創業的好時候,尤其是沒有經驗的“小白”,創業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