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小于一》
作者: 【美國】約瑟夫·布羅茨基
譯者:黃燦然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寫作作為精神自傳的屬性是明顯的,但如果寫作是作為朝向故往的記憶呢?如果寫作是作為朝向同類的呼應呢?那么,當寫作是作為朝向暴政的批判呢?寫作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布羅茨基看來, “一個孩子對父母控制他感到不滿,與一個成年人面對責任時的恐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你不是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你也許是小于‘一’個”;暴政與極權之中的個體是“小于一”的,而寫作——尤其是詩人的寫作——無疑是對“小于一”的反抗,也許還帶著一些伴隨先見之明而來的蔑視。當寫作是朝向阿赫瑪托娃、卡瓦菲斯、沃爾科特、帕斯捷爾納克這些同類時,它無疑是在表達一種贊許與支援,甚至就像朝向奧登時明確表示的那樣,是一種“取悅”。最復雜難辨的莫過于記憶;如果我們從文本上將回憶錄劃歸于自傳,那么記憶便是自傳的核心武器;這意味著虛構也會在自傳中自動獲得合法性。也許,記憶的本質并非取回真實的故往,而是在遺忘的荒原上虛構出果實。
如此,我們可以說,作為精神自傳的寫作可被認作一種行動。這一行動的全部意義在于:一個人借助詞語對時間和空間進行雙線作戰,由此證明一個人盡管可能“小于一”,但一定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