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杭周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 河南 鄭州 450008)
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實力的關鍵,尤其是銀行業在新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在逐漸增多,應該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不良貸款的存在,會使得銀行面臨的壓力和風險增大,無法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信貸服務。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銀行業的發展狀況,在不良貸款的處置上更加規范化。然而,當前銀行業仍舊面臨不良貸款率升高的問題,對于資產質量造成影響。為此,應該加強對不良貸款的深入分析,明確其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從而達到核銷和剝離處置的目的。
首先是外部市場環境因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會對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產生直接影響。具體而言,當經濟繁榮時,由于借款人處于良好的財務狀況當中,因此出現不良貸款的幾率會更低;當經濟蕭條時則會相應的增大不良貸款率[1]。其次是企業內部信用因素,包括了第一還款來源風險和第二還款來源風險兩類。缺乏對企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評估,導致在貸款中存在盲目性問題,當企業出現問題時則引發了不良貸款。最后,操作風險也會使不良貸款率升高。工作人員在操作中依舊沿用傳統模式,導致在貸款的接受、審核和發放中存在不規范的現象,使得銀行風險增大。應該根據不同因素導致的不良貸款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確保處置措施的可行性。
對于不良貸款的處置,應該以外部金融環境的優化作為前提,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從而提高社會的整體信用水平,從根本上對不良貸款問題予以解決。金融環境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因此應該構建長效保障機制,增進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全面引導。加強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對金融活動的開展加以約束,防止混亂狀況的出現,有助于對風險實施全面把控。對會計事務所和企業注冊登記過程予以規范,避免出現作假賬和逃債等問題的出現,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2]。增進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制定相應的制裁措施,針對惡意逃債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從而對當前信用環境加以改善,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應該加強對不良貸款的規范性管理,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以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對于不良貸款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了解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原因及類型,從而在分類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模式下制定科學有效的決策。當前信息數據量呈現出海量化的特征,因此應該借助于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優化管理手段,增強管理工作的實效性[3]。傳統人工操作的方式會對管理效率和質量造成影響,無法獲取全面而精確的不良貸款信息,在分析與處理中遇到困境。先進技術及辦公軟件的運用,可以加快標準化管理體系的構建,使得管理工作的風險得到控制。
企業在發展中會受到政策因素、市場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影響,因此導致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應該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從而實現對不良貸款的針對性處理。如果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導致還貸中遇到困難,相關主管部門則應該加強指導并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引導企業渡過難關從而能夠及時還貸。如果企業是惡意套取和挪用,則應該按照合同規定采取相應的法律措施,盡可能收回應有的貸款,以防止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果企業在信用上發生了嚴重問題,則應通過減持、監控和退出等措施實現對資產的保全,從而降低不良貸款引起的風險[4]。聯動機制的構建,能夠實現對集團客戶貸款的嚴格監管,通過信用評估的方式了解其信用狀況,以實現對貸款數額的合理調整。以綜合授信制度作為約束,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使風險管理更具動態性。
企業的經營困難,往往會導致不良貸款的出現,但是其自身問題并不嚴重,通過資本結構或者股東的調整,能夠使其找到新的投資伙伴,以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對于不良貸款的處置也十分有效。應該提高銀行和企業的合作意識,使其能夠在透明化的信息背景下實現重組。在此過程中,應該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確保支付活動的合理性,以科學的重組計劃為依托加快企業的轉型發展。可以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專家的協同配合,增強對重組工作的監督和約束[5]。
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是導致銀行業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經營。為此,應該通過優化金融環境、加大技術投入、了解企業狀況和調整資本結構等途徑,逐步實現不良貸款的有效處置,為銀行業的改革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