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星 吳佳倩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長春 130022)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2020年全國兩會推遲了兩月才召開,而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在這個非常時期呈現出特別之處,這份遲到了兩個多月才與民眾見面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反復修改、耗時長久,而且它的篇幅也是最短的,以精煉的表述回顧了2019年的工作情況和今年以來的抗疫成果,并對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和下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從表達的角度來看,可謂是“篇幅簡短、文字簡潔、風格簡約”。
每年的《報告》都有較穩定的語篇結構,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前一年政府工作情況的總結,第二部分是對當年政府工作目標的說明,第三部分是對當年政府工作計劃的部署,近十年的《報告》篇幅大概在1.5萬字到2萬字左右,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兩會會時推遲,會期縮短,新聞發布會、記者會、“部長通道”等也都是采用視頻的方式進行,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的《報告》也進行了篇幅上的最大程度縮減,全文僅有1.05萬字左右,和近五年以來《報告》字數的2萬字左右相比,篇幅足足減少了近一半,成為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報告》。
比如今年《報告》中第一部分對過去近一年半工作的回顧只用了2500字左右來概述,比2019年的少了2000字左右,第二部分“工作目標”比2019年少了近700字,第三部分“工作舉措”更是比2019年少了6000多字。《報告》篇幅雖然簡短,但是內容并沒有縮水,而是字字干貨,在這個特殊時期,報告對常規性內容進行了壓縮,而對于今年工作的部署,對于社會民生的回應,則句句都有含金量,最大程度地體現了政府的“實干為要”。
例如《報告》“工作部署”中提出了:“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等舉措。僅在6800字左右的第三部分中就用了19組數字來展現政府應對稅費減免問題、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失業就業問題、農民增收脫貧問題等的舉措和捍衛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誠意和決心,全文引用數據更是多達47處。在普通民眾心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比“今年要降低寬帶和專線費用”這樣的話語更加讓人感覺踏實,由此可見,今年的《報告》雖然簡短但是多用數據說話,更加實在,干凈利落。
文字簡潔就是用最少的語言來表達最豐厚的意思,公文語言本身就具有語義凝練、要點概括、簡潔樸實的話語特點,而今年的《報告》中對于文字的精準則要求更為苛刻,在簡短的篇幅下,每一個字都要有實際的意義,強調事實的傳達,沒有大而化之的空話。
第一,短段落行文增強百姓記憶點。今年的《報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段落偏短。對今年的《報告》正文統計發現,全文50字以內的段落有9處,而2019年的《報告》僅有1處。例如今年的第一部分“工作總結”,最短的段落僅有61字,100字以內的段落就有7處,與2019年的第一部分動輒一百多甚至兩三百字相比,今年的報告更加簡潔明了。也就是說,政府今年在更有限的篇幅里向人大代表闡述了更多的工作內容,幫助全國人民對我們國家的建設事業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短段落行文既能讓人大代表聽得輕松,又便于記憶,也便于普通老百姓了解國家政策方針,有利于增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第二,縮略性概念隨處可見。在公文寫作中,規范、恰當地使用一些縮略語可以使全文更加簡潔明了,今年的《報告》因為篇幅短小,縮略性概念在全文中更加突出,比如《報告》第二部分“工作目標”中: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這里的“六穩”其實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六保”分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他還有如:共建“一帶一路”、持續糾治“四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這些數字縮略語精簡扼要,具有高度概括的特點,將文字的簡潔與高效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第三,熱詞、新詞熠熠生輝。2020年注定是需要攻堅克難的一年,新冠疫情嚴重,全球經濟低迷,國內消費下滑,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就業形勢嚴峻,“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中央領導在面對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時表現出了以民為本的實干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利民措施,這在今年的《報告》中有著很好的體現。通過對今年《報告》的詞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保”是存在感最高的詞,共出現85次,而“就業”出現39次,比2019年的報告多出現9次,“民生”共出現21次,比2019年還多使用7次,也就是說,“穩就業,保民生”貫穿于今年的整份報告之中,那么保障就業和民生就“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因此,今年的《報告》中,“小微企業”的提及次數高達12次之多,而“個體工商戶”也3次被提到,這在近些年的報告中非常罕見。這些高頻詞、熱詞的使用,能讓老百姓更加明確地看到:我國今年的工作部署,與民生高度掛鉤。這也是政府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
和2019年相比,2020年報告里一個突出的新詞就是“疫情”,在今年的報告中出現了31次,而圍繞著疫情也出現了許多新詞,例如,“延”就是政府針對疫情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而出現在今年《報告》中的一個新詞,共出現了8次,“延長全國春節假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等等。此外,還有諸如“物資”“恢復”“供應”“穩定”等詞,這些詞涵蓋到抗疫物資、應急物資、醫用物資、產業鏈供應鏈、煤電油氣供應等等,是疫情期間涉及到供應人民基本生產生活,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內容。與往年的報告相比,今年的報告用實實在在的語言,用老百姓樂意聽、聽得懂的說法,將國家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落實到報告中,更加體現了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簡約的風格,從語言表達上來看,就是運用多種手段來進行言語交際,給人一種簡潔精煉、明白易懂之感。往年的《報告》通常會借助排比、比喻、對仗等多種修辭手法以及句式的獨到運用來追求話語的簡約之感,今年的《報告》也繼承了這一話語風格,比如: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一個整齊劃一的排比句,“最快”“最廣”“最大”充分展現了疫情形勢之嚴峻,政府態度之明確。“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巍峨長城”,這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句,用“風雨同舟”來訴說全國人民在疫情面前的同心協力,用“巍峨長城”來展現全國人民抗疫之路的不易與取得抗疫成果的偉大。另外還有像“新興產業持續壯大,傳統產業加快升級“這樣的對仗句式整齊勻稱,聲音和諧,簡潔明了又能給人以振奮的力量。
今年的《報告》,從話語風格來看,更體現了抗擊疫情之下的新簡約之風。如“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將實實在在的帶頭共克時艱之舉貫注在極簡話語之中,鏗鏘有力;再如“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一句“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穩企業保就業的鮮明態度躍然極簡話語之上,定心鼓勁;還如“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理念融于“誰能干就讓誰干”這一極簡話語字里行間,叩擊人心……可以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說簡約不簡單。
綜上所述,2020年《報告》不管是從篇幅大小、文字選擇還是話語風格等角度來看,其語言的簡潔性都是非常明顯的,這樣簡明的語言,不僅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氣,讓人感覺親切,有力度,而且更加緊扣政府“少說多做”的實干精神,成為了2020下半年中國發展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