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倩 董夢林 葉彩芬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省阜新市 123000)
納撒尼爾·霍桑生于薩勒姆,馬薩諸塞州。他的童年與寡母生活在薩萊鎮(zhèn)。已經(jīng)分離的角色期望,偏執(zhí)的擔憂,童年不幸和生活氛圍使他的心有一種“孤獨”的痛苦感。他對社會改革沒有興趣,不能理解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1839年,霍桑在波士頓海關工作了兩年多后,進入布魯克農(nóng)場,在那里他接觸到了超驗主義及其代表人物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和亨利·戴維·梭羅。霍桑被認為是生活的旁觀者,這決定了他對人的心靈和心理活動的興趣和洞察力。他深受原罪思想的影響。原罪思想代代相傳,主張人們用善的行為洗去罪惡,凈化心靈。
森林。森林是小說中自然力量的一種表現(xiàn)。猩紅字母的經(jīng)典場景是海斯特·普瑞蘭走進森林,而她只敢在平時裹著出去。此時卻自由飛翔在森林中間。這是唯一她可以回到她的女性之美的地方。在這里她能夠獨自與迪姆斯代爾交談,并放棄沉重的道德負擔。森林覆蓋了天空和太陽,就像一個秘密的不透明保護室,暫時遠離喧囂和人。也有評論說,這片森林就像伊甸園,只有這里兩個人沒有禁忌。有一首歌,和戀人做快樂的事情,不問就是緣分。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識,霍桑都傳達了自然力量與社會力量的比較與反思——人類能否回歸人性,擺脫社會的各種法律原則和習俗約束。
顏色。紅色在圣經(jīng)中是罪的象征。《啟示錄》第十七章中的大淫婦穿著鮮紅色的衣服,她的馬是鮮紅色的野獸,充滿了褻瀆。托馬斯·哈代的《苔絲》也用紅色來象征童貞的喪失和淫亂,并喚起啟示錄中的紅色。由于繡著猩紅色的“A”和主婦的頭銜,海斯特勢必要遭受標簽上的壓抑。紅色是火的顏色。在中世紀異教徒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海斯特同牧師的通奸行為構成了一個大異端邪說,必須將她處以火刑。例如,小說中有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場景:牧師一整天都是敏感和虛弱的,風一吹,他的臉就變紅了,就像在熊熊烈火中經(jīng)歷煉獄一樣。紅色也代表受刑時的獻血。海絲特和牧師都象血羊羔一樣佩戴著祭壇上獻祭的紅字。像耶穌一樣,他們自己受苦,把別人從罪中拯救出來。
黑色出現(xiàn)在牧師的長袍,海斯特的黑頭發(fā),黑色的夜空,黑色的森林覆蓋天空等等,是壓迫、秘密和黑暗的象征。在黑袍下面是一個猩紅色的“A”,這是牧師一生受到壓抑的秘密。小說中經(jīng)常描寫的黑暗的夜空也是一種帶有秘密的神秘存在。
植物和鮮花。在小說的開頭,花成為整個小說的象征。"在這條丑陋的大廈前,在房子和街道的車轍之間,有一個草地上覆蓋著牛場、鉤針、有毒的雜草和各種非常丑陋的花,它們顯然與早期產(chǎn)生文明黑花的土地——監(jiān)獄——是一體。霍桑在這里的監(jiān)獄里一朵黑花,代表著內(nèi)疚和無聊的感覺,而呼應的則是這種描述:"但在門邊,幾乎生根在門檻上,一個康葉升起,在6月的這段時間,用精致的寶石花,讓人們思考,當囚犯的門或當被判刑的囚犯出來懲罰,它呈現(xiàn)給他們的香味和魅力,這是說在深自然的胸,因為他們有憐憫,和溫柔。黑花和盛開的玫瑰形成了巨大的對比,細膩迷人的玫瑰在此環(huán)境中盛開,更突出了玫瑰的特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象征著在清教徒社會中掙扎的海斯特的形象是束玫瑰,而周圍則充滿了黑暗和丑陋。
A。他胸前繡著一個“A”字,站在絞刑架上。目前,紅字“a”的意思是“通奸”,是一種犯罪和懲罰,也是善與惡的化身。紅字“A”也讓海斯特忍受了7年痛苦的懲罰。她受到冷嘲熱諷,沒有人接受她。這個女人的魅力完全消失了,她正經(jīng)歷著巨大的痛苦。
海斯特從來沒有反對過公眾,但卻總是受到最壞的對待。因為她的苦難需要他人的補償,所以她也不依賴公眾的同情。她用她自己的真理斗爭,她贏得的不是社會對紅色的懲罰。紅字"a"它不再被認為是“惡”的標志,而是她地位的象征,是她犯罪后的許多善行的象征。“在她身上可以找到如此多的幫助——她做事情是如此的強大”,至此,紅字的意義就具有了威力。
“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斯特的努力,自我犧牲和細致的關心別人在她的生活導致輕蔑的紅字不再是恥辱。成為一個尊重的象征,“感情和天使”。她獲得了一顆純潔的心和力量,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敬。《紅字》中的四個主要人物都與字母A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正如胡允桓先生在他的翻譯中所說,海斯特是“看得見的A”,丁梅斯代爾是“看不見的A”,齊里渥斯是“創(chuàng)造者”,小珠兒是“活的A”。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霍桑始終認為上帝是普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得救的可能,但他仍然主張張揚人性,贊揚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在當時清教主義禁錮人們心靈的情況下,霍桑作為社會的良知,以其過人的智慧為每個英雄的個人生活注入了沉思和寵愛。在文化權力的敘述中,讀者震驚地意識到清教社會世界的突變和創(chuàng)傷。因此,從《紅字》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霍桑內(nèi)心充滿矛盾和彷徨的思想,這也使《紅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