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國電東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14)
為實現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應當在改革中為其拓展發展空間,以良好的組織作用發揮共青團的實際效用。除此之外,時代發展使得青年群體產生較大變化,新時期的青年敢想、敢說、敢做且極具分析能力與實踐力,而與其他經濟組織部門不同,共青團組織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以最快速度適應國有企業日常工作,才能為其謀求更好的發展。共青團應當找準企業日常經營切入點,強化自身建設,以生機與活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作為黨的助手與后備軍,共青團應當時刻跟隨黨組織,抓住時間跟黨走,以總體格局實現團隊建設。為提升國有企業青年團隊整體素質,應當積極參與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中,挑選具有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的員工,以良好的思想覺悟落實各項工作。現階段,培養人才工作作為團組織現階段的首要任務,通過定崗培訓、技能培訓、活動競賽等方式,激發員工潛能,使其能夠在平臺中展現自我。為展示國有企業品牌形象,積極參與品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商業競爭與文化競賽為前提,樹立品牌意識,加強文化宣傳以有效引導提升自身外在形象,發揮國有企業團組織作用,體現其實際價值。以黨的指示為前提服務于大局,通過深入思考準確把握時局以實現合理部署,只有明確自身定位才能發揮實際效用,進一步體現共青團組織的創造力與影響力。建立健全的人才干部選用機制,使其以科學與合理的方式增強共青團組織干部選拔效用,加以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與道德素養。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開展各項工作,為建設共青團隊伍提供重要契機,在評價與推選共青團員時應當以發展儲備后備人才資源為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現有人才優勢樹立人才典型,為國有企業應輸送積極、樂觀的正能量。
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位屬性,國有企業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必須堅決擔負起政治責任,向青年有效傳播黨的主張,把青年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建功新時代。
一是必須突出黨的政治領導,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大力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要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到團的全部工作和建設之中,堅定不移地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核心業務。引導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堅持開展政治理論教育,做到學習貫徹全覆蓋。以學習型企業建設為重要平臺,借助微信、微博、知乎等多媒體途徑和在線團課、座談會、培訓會、研討會等多元活動載體廣泛開展政治理論教育。旗幟鮮明地正面宣傳黨的主張,堅定不移地用黨的科學理論凝聚青年、引領青年,確保團員青年深入學習并學以致用。引導團員青年筑牢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堅決地立足崗位、堅守職責、奮發作為。
三是堅持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企業發展動力。以改革開放40 周年、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五四運動 100 周年和建黨 100 周年等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以“青年大學習”“青年讀書月”“青年論壇”、主題團日、知識競賽等為載體,通過組織團員青年赴革命烈士陵園、革命博物館、革命舊址等紅色教育陣地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禮,加強團員青年革命傳統教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五四”精神。引導團員青年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激發團員青年的愛黨、愛國、愛企熱情,鼓舞激勵團員青年立足崗位創先爭優。
強化青年創新工作品牌。創新是青春遠航的動力,青年是推動企業創新創效創優的生力軍。不斷深化“創青春”品牌建設,打造以青年創新工作室為主體的青年創新創效陣地,組織青年創新創效成果評選和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激發青年創新活力。
豐富青年人才培養體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青年的付出,更離不開青年人才的智慧。通過開展“導師帶徒”,幫助新入職青年盡快完成職場蛻變;實施“卓越青年”培養工程,規范職業生涯管理,推薦優秀青年掛職鍛煉,加速青苗人才成長;通過“長青計劃”加大對青年后備干部培養。廣泛開展員工職業技能競賽、“小工種”和技能競賽,培養青年工匠和國際化青年人才。
新時期,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要與新時代的背景條件和企業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保持共青團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工作方法,創新工作形式,改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實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另外,還應該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模式做好延伸工作,建立團干部的溝通機制,保證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進一步促使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中凝聚青年干勁、體現青年擔當、激發青年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