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項城市審計局 河南項城 466200)
審計工作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復雜性,離不開明確目標和科學計劃組織管理的指引。為了順利實現審計目標,必須創新審計方式。要想推動審計工作的進步和發展,必須進行創新,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發展和審計工作發展需求進行創新,切實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最大程度發揮審計工作的價值[1]。由此可見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提升審計效率,這是突破目前審計工作瓶頸的關鍵。
保證財政資金安全。財政預算編制和執行是政府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審計部門應主動分析并為其服務。雖然財政部門具有資金使用權,但是一旦存在管理不嚴的問題就可能存在資金保管、資金應用危險等問題。所以,審計部門應發揮自身監督作用,關注財政資金分配的問題,比如資金是否為專項使用、績效是否合理等。人們容易被利益誘惑,若存在權利和金錢共有的情況下很可能存在原則性錯誤的問題,需要審計工作人員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制衡財政部門并促進其得到協調發展,保證資金財產安全。
改善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審計工作中合理、有效使用國家財政資金一直都屬于工作重點,對國家安居性工程等民生資金審計有利于保證資金全額落地,通過監管資金運用,審計資金領取人員的資格等,為順利開展民生工程奠定基礎。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保證信息資源的完善和對稱,使符合條件的百姓享受到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這樣也能有效落實各項政策,還可以對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注意起到維護作用。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運行。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逐步加強了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審計部門密切關注各類風險隱患,如民生、財政、金融等,提出了針對性的化解風險措施。國家以具體需要為基礎安排審計署通過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摸清負債底數,有利于社會公眾加大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2]。類似此類項目不少,由此可知審計部門做好相應的監督和檢查工作有利于國家經濟安全運行和穩定,這對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詳細分類審計單位,實施就地審計和報送審計。針對被審計單位計劃審計錢應進行一定的審前業務調查并分析資料,以分析和調查結果為基礎將被審計的單位進行分類,結合審計單位經濟業務規模大小和特點為基礎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比如應用報送審計或就地審計方式。一般來說,報送審計主要適用于會計資料不多、業務規模小的單位,不適用對經濟效益進行審計的單位;而就地審計主要適用于比較頻繁且審計內容較多的單位。我們可通過報送審計方式給被審計單位下達審計通知,讓其按照要求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單位所需的審計資料(如報表、會計憑證、賬簿等)送到審計部門,降低審計成本的基礎上減少被審單位的工作量,避免存在審計單位為了保證審計質量過關或者是為了規避審計風險只通過企業賬面資料進行審計而無法做出審計判斷的弊端,提高審計結果的公正性。
實現資源共享目標,結合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責任審計。深入分析鄉鎮、部門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可知,其具有內容廣、任務集中度特點。要想提高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率,必須客觀、及時、準確、全面反映鄉鎮、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具體的履行情況,促進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責任審計的統一,這樣才能為黨委選用干部奠定審計依據。一方面,若被審計單位上年計劃已經安排財政財務收支,可以組織部門要求為基礎,屬經濟責任審計單位領導干部調整審計項目計劃實施時間,促進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和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效結合,避免存在時間、人力和審計重復的問題[3]。另一方面,若上年計劃已經實施了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但是當年計劃還未被安排審計,單位可結合組織部門要求,若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充分結合以前年度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情況,嚴格按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執行,把握審計重點,在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和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合的基礎上共享審計成果,最大程度提高審計效率。
整合審計資源,深化審計監督。一方面,高素質人才隊伍是順利完成審計工作的重要保障。為了推動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整合審計人力資源。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是優化人才配置,達到預期的1+1≥2的目標,在此背景下必須建立系統的人才數據庫,合理配置人員,最大程度發揮每個審計工作人員的價值。另一方面,發揮內部審審核力量擴大覆蓋面。近年來快速提高了審計水平,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人員的應用也比較靈活。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培訓和抽調內審人員,提高其審計水平,這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當前階段存在的審計人員短缺問題,而且為建立內審機構提供強大的支持力,為內審機構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擴大審計監督覆蓋范圍[4]。
綜上,從國家角度分析審計工作與國家經濟安全有著密切聯系,必須完善和創新經濟審計工作,最大程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同時,從審計工作的根本著手建立專業的人才,發揮完善法律法規,嚴格懲罰違法亂紀行為,不僅提高審計工作人員工作能力而且還提高其工作效力和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創新審計方式提高審計效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