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鴻
(福建江夏學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的思想上發生的巨大改變,人口平均壽命明顯提高,同時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問題凸顯,將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我國從建國開始就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以保障我國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現今老齡人口增多,平均壽命延長,我國政府將需要大幅提高養老金的支付期以及支付額度,對我國養老金的償付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威脅。
延遲退休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國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已經提出建立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今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但目前具體的延遲退休方案尚未公布。
從現階段來看,延遲退休對我國養老金的償付風險的緩解作用有多大還不得而知,具體是能否切實發揮效用還存在很多的影響因素。
本論文是一篇分析影響效用并提出對策的研究論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延遲退休對養老金的影響分析,本文將從理論上對影響進行具體分析,同時在實際延遲退休實行上,本文利用問卷調查分析目前的70后,80后以及90后延遲退休的意愿想法及擔憂,在國內實際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再結合國際經驗為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實行提供參考意見,以期望切實能正面作用到我國養老金的可持續發展。
延遲退休政策簡述。1951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凡年滿60歲或工齡滿25年的男性,年滿50歲或工齡滿20年的女性,可以辦理退休。職工辦理退休后可以按照相應的工齡按月發放養老金,1955我國頒布《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將國家機關中女職工原50歲退休改為55歲,企業中女職工依然保持50歲的退休年齡不做改變.從目前平均壽命延長及不少退休人員重返工作崗位來看,我國的退休政策存在退休年齡偏低、男女退休年齡差距大等問題,與國際多數發達國家不符。
經過問卷調查,受訪的70后,80后和90后對延遲退休大都持反對意見,誰不想早點退休拿退休金享受自在生活。雖然此次調查分析無法最大限度保障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但仍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對于年輕人就業是他們主要關心的問題,延遲退休會對他們順利就業以及職業晉升造成障礙,對于臨退休勞動者他們最關注養老保障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最迫切想知道的是繼續工作帶來的收益能否彌補養老金領取年限縮短的損失。
延遲退休對養老金影響分析。延遲退休會對個人的養老金收入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一方面由于繳費年限的增加,工資的上漲會影響到員工個人的退休養老待遇,每個月領取到的退休金將會有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延遲退休意味著享受領取退休的年限也降低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降低了個體的總收益。對個人來說,延遲領取退休金對員工個人帶來的經濟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
筆者在分析研究了眾多延遲退休對養老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都得出延遲退休能增加退休后的養老金給付總額,但問題是這都建立在收入者都能活到預期的壽命,因為個人的存貨壽命與養老金收益是呈正相關,若是不能活到預期的壽命,隨著退休年齡的提高,養老金收入收益增加就是不成立的了。
從對于我國養老金可持續發展上看,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出現失衡,如果不對現有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改革,隨著老齡化加重,養老保險基金將會收不抵支出現較大的缺口。從理論上分析延遲退休年齡,可以顯著促進我國養老金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延遲退休可以減輕養老金的支付壓力,將原來的消費人口轉變為勞動人口,可以增加社會整體的養老金賬戶里的儲存。另一方面,延遲退休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同時可以提高老齡化人群的經濟消費實力,促進消費,帶來經濟的發展。
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建議。雖然延遲退休對個人總財富的增加難以準確判斷,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但是對國家養老金的可持續發展上的影響毋庸置疑,為了促進延遲退休政策的順利實施及落地,針對根據問卷調研得出的主要問題,結合國際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點是嚴格杜絕提前退休,加強宣傳,提高思想意識和政治覺悟,從而提高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接受度。第二點是加強對養老金的投資管理,保證保值和增值以期提高投資收益從而提高個人的養老金收入,切實讓退休職工有生活保障。
根據問卷分析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90%的受訪者是不愿意接受的,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遏制提前退休,國家加強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為我國養老金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響應國家延遲退休政策,以期順利落地。
根據問卷分析大家關心養老金保障問題,對延遲退休能否獲得更高的收益持否定態度,針對這一本文提出要加強對養老金的監督管理,保證投資收益,提高職工的養老金收入,形成正向的經濟激勵,讓大家愿意去延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