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雋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桂林 541006)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高校在國家規定的時間里按照本校的教學計劃與大綱,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稱之為第一課堂。相對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在時間上更加自由,活動形式更加豐富,體驗性更加強烈。筆者認為高校的第二課堂的實踐體系應與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結合,與發展型資助育人政策相結合。當代第二課堂體系的逐漸完善得益于40年來高校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
2017年12 月,在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資助育人”這一工作理念,賦予了高校資助工作者更重要的使命。資助育人是一項以資助為手段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的政策。它不僅在經濟上給與學生幫助,還要在教育上給與學生引導。多年來,各地高校相互借鑒與吸收優秀的資助育人模式。資助育人以貧困生為主要資助對象。高校要達到精準化識別資助對象的水平以提高資助育人的效率。
建立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長期的勤工助學資助活動。高校中的勤工助學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形式,也是資助育人的一種體現形式。勤工助學崗的主要資助對象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D大學為貧困學子提供了近千個勤工助學的崗位。它們分別分布在學校的機關單位、教學單位、教輔單位。老師們通過嚴格的審核制度選拔有意愿就崗的學子,并為其匹配合適的崗位。雖然學生的工錢是以工時為單位來衡量,但學生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因為他們可以近距離接觸不同職位的老師和不同類型的任務。老師們在分配任務時會非常注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在不耽誤學業的同時,學生可以享受第二課堂帶來的優勢,使自我得到極大的鍛煉。
組織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短期的研學旅行資助活動。為推進學校的資助育人體系的完善,促進學校“雙一流”的建設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D大學探索出了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先后于2019年全額資助112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赴香港進行研學交流,并于2020年全額資助100名學生參觀當地著名企業與具有時代文化象征的博物館等。
學生走出國門(境外),增進了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了解,提升了文明素養,拓展了國際視野。參訪香港高校和當地社會機構是本次研學旅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師生們通過參訪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渠務署、沙田污水處理廠、機電工程署、金融管理局資訊中心、科學園和消防及救護學院等地方,深刻地體會到香港在歷史、教育、民生、經濟、科技等各領域的發展縮影和社會管理的生動實踐。在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上聆聽了專題講座,加深了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了解。到誠品書店、啟德郵輪碼頭、旺角、銅鑼灣、維多利亞港口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多視角感知當地社會形態,感受香港從一個小漁村演變為國際大都市的歷程,促進對不同文化的體驗和理解。
研學旅行活動是D大學創新資助育人的形式之一。它積極推進了資助育人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著眼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培養,為學生提供拓展視野、提升自我的平臺,引導學生在研學實踐中樹目標、求真知、強本領,在交流合作中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廣大青年建功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加強對參加勤工助學學生的心理關懷。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一般是被評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他們身上肩負著巨大的壓力來讀大學。在任職勤工助學崗位時會服務不同的學生。他們害怕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和評論,這也許會導致內心的壓力加劇。所以學生所在部門的教師要給予學生心理方面的關注和疏導,以幫助學生緩解內心的焦慮。
不能單純強調困難群體,加強對貧困生以外的學生的關注。家庭經濟困難的群體在整個校園的比例要少于普通家庭群體,所以有很多的學生也渴望通過勤工助學這樣的崗位來鍛煉自己,為以后的就業或者創業打下基礎。勤工助學助學崗位不能完全的限制招聘對象,可以適當的關注貧困生以外的其他的群體。
繼續為學生更多寶貴的研學旅行的機會。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研學旅行的關注,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為研學旅行提供政策支持與經費支持。學校內的老師與校外老師協同對研學學生進行指導,確保研學旅行活動有效的開展。高校研學組織者要選擇有高度影響價值的研學旅行基地,并與其建立促進研學旅行的常態化開展。并且學校要健全研學旅行的評價標準,對進行研學的學生收獲作為評價的內容,已達到高水平的研學體驗。